进一步探索新经济机制下地质工作运作模式
作者:殷巨宝 蒋媛媛
发布时间:2009-03-27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近日在江苏考察地勘单位工作时指出,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分析在发展壮大时的喜悦和停滞困顿时的痛苦原因,以曾经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下一步科学发展的不懈动力;坚定不移地按照现行的改革发展战略走下去,进一步探索新经济机制下的地质工作运作模式;以推动地质工作大发展为中心,积极参与到“多领域、多层面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去,充分交流自身在思想观念转变、机制体制创新、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在学习实践中,将改革走得更好更远。
在华东有色地勘局考察工作时,汪民高度评价了该局在地质找矿和油气勘探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该局积极寻找对策应对金融危机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华东有色局的地质工作起来了、地勘事业兴旺了、发展愿景美好了,也使华东有色地勘局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在同行业中走在了前列,希望能将改革中好的经验在全国地勘单位推广。
在江苏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考察工作时,汪民说,江苏是一个国土面积小省,是资源小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第一地质大队适应形势要求,在环境地质、水工环地质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充分发挥地质找矿的技术优势,努力做好工作,单位条件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带队伍不容易,带地质队伍更不容易,大家在历史包袱重、困难多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确实不容易。
汪民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实行重大改革10周年,地质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从资源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程度进一步加大,13亿人口要实现现代化,历史上还没有过。我们还要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立足于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解决好资源供应,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目前看,资源问题还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很关键。因此,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都迫切地需要我们发挥地质工作的技术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一个很好的体制机制,激发大家的活力,能够把地质工作很有序地予以推进,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今年,国土资源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多领域、多层面的加强地质找矿和加快改革发展的大讨论,希望大家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积极响应,加入到这场大讨论中来。
关于今后的工作,汪民谈了3点意见:
一是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汪民说,现在大家是带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那么这个路要走多长呢?总的来看,太短了不行,但是我们已经走了10年了,到2020年,国家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以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紧迫感。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要紧密团结起来,攻克难关,共谋发展。把当前的机遇,未来的挑战化作为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上上下下都要通过这种教育,励精图治,筹划好、解决好发展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结构调整。汪民说,在结构调整上,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江苏不能放弃找矿,江苏本身资源就不丰富,所以如果在江苏找到矿就会产生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江苏能发现一批矿山,对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完善会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在地下找矿首先要有技术优势,而目前情况下江苏还不完全具备这个优势,所以要通过省内省外联动,通过在省外找矿练兵和发展,促进省内找矿,加快实现省内找矿的突破,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危机矿山的找矿工作一定要加强,虽然很难,但是一旦取得突破,潜力还是很大的。要坚定信心,大胆地干,在江苏大地上争取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成果。找矿既要靠理论,也要靠方法和技术,要坚定不移地在结构调整上保持这种力量,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做好体制机制建设。汪民说,要把事业和企业的两种运行机制理清楚,要更多地运用企业机制进行资本运作,大胆地运用企业机制进行企业化经营,改革的方向是向这方面走。至于更多的问题可以通过大讨论进行探讨,要把大讨论带到野外一线,带到每一个地质队,让广大干部职工都来参与这个讨论,都来关心这个讨论, 都把个人的命运和发展与整个地质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地质工作一定会步入更好的发展阶段,地质事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