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家研讨东亚板块汇聚及资源环境效应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潘锋
发布时间:2009-03-23
2月25--2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4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地学家们研讨了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东亚板块汇聚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在我国东部和东亚地区,该时期发生了太平洋、西伯利亚和拉萨—基梅里等多向板块汇聚和多向陆内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和矿产资源“大规模爆发”。“燕山运动”大致概括了其基本内涵。通过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板块汇聚方式及陆内构造动力学过程的分析与恢复,建立深部过程—构造—地貌—环境的耦合机制,以及浅层构造对深层变化的响应模式,从理论高度,多角度重新诠释“燕山运动”,恢复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形成并提出晚中生代东亚大陆构造演化与地质环境转变的新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东亚汇聚研究的目的是将亚洲大陆形成及其后(200Ma以来)的演化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来考虑,在全球尺度上将中国东部与西部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统一的分析,通过东亚汇聚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和探测、统一构造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析、盆山耦合过程的研究、深部过程与地表响应的研究、地质过程的精确定年、环境与资源领域的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新认识,建立起东亚汇聚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的统一模型。
与会专家就“晚侏罗世中国东亚大陆多向挤压变形与陆内造山”、“东亚汇聚的地表响应及对生物演化和古环境的影响”、“东亚汇聚的深部过程及其成矿作用与油气聚集”、“东亚汇聚与燕山运动”等四个中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