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地科院5项科技成果入选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

来源:地科院 发布时间:2009-01-09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会议,评选委员会由全国地质科学界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32名专家组成。经严格评审,评选出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其中地科院有5项地质科技成果入选,展现了院在地质科技领域的雄厚科研实力和人才基础,对进一步推动院地质科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入选的5项地质科技成果分别为:

    石炭系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在我国建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鸿飞研究员等人完成的广西柳州长塘乡梳桩村碰冲石炭系维宪阶“金钉子”剖面,于2008年3月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它的确立标志我国科学家在地层学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铁、铜、锌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研究员等人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开展研究,建立了铁、铜、锌、镁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测试方法,研制了这些同位素的标准物质,开展了铁、铜、锌、镁等同位素体系在氧化-还原、结晶-沉淀、吸附-淋滤、水岩作用、生物作用、变质作用等过程中的质量分馏研究。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藏高原新构造及晚新生代古大湖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赵越研究员等人对青臧高原形成与构造变形关系的研究,获得了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构造变形期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的可靠证据。研究表明:现今克里雅河的历史始于1.1百万年,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应当存在一个大湖。这项成果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研究和减灾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刘长礼研究员等人研究的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该成果完成了15省区177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为146个城市建立了地质环境数据库,为177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汶川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地质依据。这些成果被许多城市用于城市规划、后备水源地论证、垃圾场地选择、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彦英研究员(前期)、李廷栋院士、董树文研究员等人完成的中、俄、哈、蒙、韩五国联合编制的“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是世界上首套包括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理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非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和能源矿产成矿规律的图件,它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地质、矿产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周边国家地质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