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从六方面概括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大进展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座谈会暨纪念文集首发式在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了国土资源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希望国土资源事业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出席,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主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出席。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老领导朱训、张文驹、邹玉川、蒋承菘、马克伟、刘文甲出席座谈会。
徐绍史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测绘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国土资源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二是符合我国国情、相对集中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初步建成。1998年由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政府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已经建立,对省级政府管理和利用行为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土地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有土地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土地出让收益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初步建立。
四是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地勘单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加强找矿力度,取得丰硕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陆续取得鄂尔多斯等地煤田、气田、渤海湾油田等重大发现。
老矿山、外围找矿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加强汛期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扩大地质科技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是积极参与宏观调控,管理职能和方式加快转变。2003年以来,土地政策积极参与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手段,坚持从严从紧、依法依规、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严把土地闸门,控制新增建设土地用地总量,有效遏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六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土资源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引进外资勘查开采国内矿产资源的政策不断完善,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国外能源和矿产资源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改革开放为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
徐绍史强调,国土资源管理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任务非常艰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土资源改革开放事业。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科学发展观在国土资源领域落地生根。二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对改革要整体谋划,明确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徐绍史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举行了《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三十年》纪念文集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