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产资源潜评价200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源:地调局资源评价部
发布时间:2008-12-05
2008年12月2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8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8年度工作进展,讨论和研究了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底的工作安排。国土资源部总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国土资源部勘查司司长刘连和两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成员、汇总组、大区项目组(办)、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组负责人,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分管潜力评价的地勘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部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到目前为止,承担这项工作各单位的组织管理机构和项目组织形式基本落实到位,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2008年度在经费到位晚的情况下,各项目承担单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在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实施措施。中国地质调查局为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从全国项目办抽出专职成员成立了技术管理部,全面负责项目办各项具体工作。成立了潜力评价大区项目办,负责大区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组建了潜力评价大区协调小组,负责大区与省级工作的沟通与协调。组织编制了潜力评价经费预算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省级项目经费额度。
二是为保障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和统一进度下全面开展和实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进一步组织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讨和培训。2008年度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技术培训达20余次。
三是组织推进全国典型示范工作,为指导省级工作提供了范例。在全国项目办、全国汇总组、大区项目办和省级项目组的共同推进下,结合年度铁、铝矿种目标,相继开展了青海祁漫塔格、新疆东天山、河北冀东、辽宁鞍山-本溪、安徽长江中下游、四川攀枝花、贵州务正道、湖南宁乡等铁、铝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典型示范工作将在本年度完成。
四是省级工作在典型示范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下,取得实质性成效。到目前已完成了1:25万实际材料图171幅,建造构造图完成109幅。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均有不同程度进展,初步完成近300个典型矿床研究及相关编图工作。省级重力、磁法、化探、遥感和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也基本展开,大部分省初步完成了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处理和解释工作。围绕铁、铝年度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展开。
会议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明确了到2009年底的工作任务,讨论研究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到2009年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开展铁、铝、煤炭、铀、铜、锌、铅、金、钾、磷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同时,2009年6月前完成铁、铝2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到2009年12月底,力争完成铜、钾盐、磷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
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第一阶段(2008年11-12月)完成典型示范工作、完成典型示范工作总结和各专业操作技术流程和完成部分基础数据库维护成果验收。第二阶段(2009年1-6月),开展全国第二轮技术培训、完成省级铁、铝2个矿种潜力评价各项工作、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技术要求修改和出版,完成大部分省级成矿地质背景、重力、磁法、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基础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第三阶段(2009年7-12月),开展大区、全国铁、铝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完成省级铜、钾盐、磷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的各项工作,初步完成全国煤田地质图、主要成煤期岩相古地理图,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对比图编制,提交中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报告,全面完成省级成矿地质背景、重力、磁法、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基础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
会议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勘查司刘连和司长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人员、经费、资料等几个突出问题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地勘处负责人进行了研究。刘司长强调省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要拿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重申了今年10月份在全国地勘行业会议上提出的三点具体要求。
在会议闭幕式上,国土资源部总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同志做了总结发言,进一步阐述了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重大意义,强调了进一步落实人员和经费、严格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会议期间还特别邀请了新疆和山东两个项目组介绍了在组织开展潜力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省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落实、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成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的共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