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合作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首飞仪式在漠河举行
来源:地调局基础部
作者:贺颢
发布时间:2008-09-02
200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行1:5万航空物探测量首飞仪式,这标志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的“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正式开始实施。黑龙江省于莎燕副省长、大兴安岭行署领导、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基础调查部庄育勋主任出席了首飞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航遥中心、省地勘局、煤田地质局、黄金武警部队等单位的领导。王学龙副局长、大兴安岭行署宋希斌专员、核工业地质局李德连局长、于莎燕副省长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首飞表示热烈祝贺!向承担这一任务的科技人员与机组表示慰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于今年1月15日签定了《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协议书》。成立了由汪民副部长、于莎燕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了2008年到2015年合作框架方案,明确了项目运行管理方式。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中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古亚洲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两个成矿域的叠加部位,成矿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这一成矿带也是十六个国家级主要成矿带中,国土资源部重点投入的三个成矿带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茂密,覆盖严重,工作程度低,找矿效果差,见效慢。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以航空物探快速扫面调查为先导,进而聚焦圈定的异常和靶区开展地面地质矿产工作,是经济、科学、有效、快捷的技术路线。这次实施的1:5万航空物探测量项目,其任务是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航磁和放射性能谱综合测量,查明区域地质构造,圈定、筛选、查证矿致异常,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利成矿区段和找矿靶区。这一项目的实施是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当务之急,协议签定以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与核工业航遥中心的同志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克服启动资金、飞行空域、飞行调度、设备调试等重重困难,促进了首飞的早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