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帆村”里有我们的奉献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赵 凡 田雪莲
发布时间:2008-08-05
7月27日,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奥运村正式开村。爱尔兰帆船队的代表在入村仪式上与村长臧爱民互赠礼品。14个国家的帆船选手陆续入住。
这时,距离帆船赛基地约2000米的地方,有一个单位的全体职工目睹着发生的一切,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早在5年前,他们就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参与了这个基地的建设。这个单位,就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程勘察院。
初勘成果,为奥帆赛海上基地的规划、布局、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事情得从5年前讲起。
2003年,青岛成为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城市后,奥帆基地建设即将上马。基地要建在原青岛北海船厂。赛场选址青岛浮山湾。在基地建设中,地质背景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帆船赛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工程勘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赛场海洋环境质量又将直接影响比赛的质量乃至成败。
2003年6月,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以常年实施海上工程地质勘察的优势,接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比赛海上基地工程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初勘)”任务。
奥帆赛场海上基地、陆地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后,承担海域工勘任务的项目组开始测量比赛基地水深,为海上基地拟建游艇码头、防波堤、游艇码头、帆板下水滑道等海上建筑物的初步选址进行初步勘察。这些工作成果,为帆船比赛海上基地的规划、布局、投资提供了资料,奥帆基地建设随即启动。
优质服务得到业主高度评价,项目组由此取得全部赛场工程勘察任务,成为基地建设长期合作伙伴。
项目组的优质服务得到业主青岛东奥开发建设集团公司的高度评价,得以继续承担海陆工程的详细勘察工作。其后,2004年2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比赛3、4、5号地块陆域工程详细岩土工程勘察(详勘)”开始向社会召标。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又在有6家甲级勘察院参加投标的情况下,以高分优势中标基地陆域勘察。由此,该院取得了青岛奥帆基地的全部赛场的岩土工程、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成为奥帆基地建设长期合作伙伴。
据介绍,为了详细查清帆船比赛基地海底的地形地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组在开展海上勘察时,采用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进行钻孔导航定位与监控。实施过程中,该系统全程监控定位点偏移情况,以确保钻孔定位满足要求与施工作业安全。
陆地钻孔采用SET-500索佳全站仪等先进设备和技术。该项目海域地质勘察共完成钻孔71个,总进尺825.08米。项目组还针对不同地质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勘察海区海底地形、水深等基本符合比赛要求;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不同,第一层填土不易作建筑物持力层,第四层层位稳定,是良好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另外,项目组还对钻孔灌注桩基设计参数、航道、帆船码头及停泊区疏浚岩土工程特性和分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均被2008奥运会帆船比赛海上基地施工图设计单位采纳。
帆船比赛基地陆域地质勘察,主要对奥运村、媒体中心、运动员中心、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与供应中心、停车场等多个单元,依次按功能地块提供勘察报告。青岛海洋地质勘察院依次按建筑地块,提出了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等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和建议。
报告中有关内容,将成为奥运赛场信息GPS系统的一部分,供运动员上网查询
经过详细、科学的地质工程勘察,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相继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水深地形测量、沉降观测、桩基检测和基坑监测等20多个相关项目勘察报告。报告认为,确定的奥运场馆地区地形平坦,地貌单一,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良好,作为建筑场地是适宜的;基础持力可选在强风化花岗岩上,并做好防水工作;建设中基坑开挖可采用放坡方式开挖,施工中要保证坡面的稳定性,必要时进行边坡防护。
该院选择优秀技术人员负责该项目的全过程的实施,为奥运赛场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组技术人员还做到随叫随到,为业主提出了关于海洋地质专业、工程水文地质专业十几项合理化建议。
青岛海洋地质工程勘察院的系列报告,受到青岛市和奥运场馆建设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海上基地工程详细工程勘察(详勘)成果于2008年2月获青岛市优秀建设工程勘察一等奖,同年4月份又获得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发挥了海洋地质专业的优势。奥运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有关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沙体(变化)、水流(流速、温度)近年的变化等内容,将成为组成奥运赛场信息GPS系统的一部分,可供运动员上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