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盘点“973”项目十年成果
战略矿产研究提出找大矿靶区勘探新方法新理论找到大气田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李伟锋
发布时间:2008-07-28
7月19日,科技部通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实施10年来的成果。成果显示,战略矿产资源研究方面,提出一系列大矿和大型矿集区的靶区。天然气和海相油气方面也丰富了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和预测理论,并找到了大气田。
据了解,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基础研究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战略矿产资源研究方面,围绕东部环太平洋成矿域,初步建立了中新生代和晚古生代大陆成矿理论,发展了多项找矿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一系列大矿和大型矿集区的靶区,被中国地质调查局陆续列入前期风险勘查。
同时,“973”计划注重关键科学问题的提炼,在钢铁、油气勘探开发等方面解决了一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建立了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地质理论与高效资源评价方法。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和深层有效储层保持的五种机理,推动塔里木库车和四川龙岗地区6500-7000米深层发现2个千亿立方米以上大气田和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定量评价新方法及新指标对预测待发现高效资源主要分布区带、指导勘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海相油气勘探方面,“973”计划通过盆地的演化历程、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状况以及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研究,对中国海相油气远景进行了分类;首次建立了碳酸盐岩油、气源岩分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明确提出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5%,为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有关评价指标已被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所采用,在国家油气资源摸底和企业评价决策中应用。
据悉,1997年,我国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基础研究。1998年开始实施,十年来共立项384项,显著提升了中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带动了中国基础科学发展,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基础研究队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