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百万农牧民有望喝上安全水
阿坝州百万农牧民有望喝上安全水
来源:水环地调中心
发布时间:2008-04-14
日前,《四川阿坝州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总体设计通过专家审查,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局为阿坝大骨节病防治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全面启动,阿坝州100万农牧民因此有望喝上安全水。
据了解,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14个省(区、市),从东北到川藏高原呈带状分布,受威胁人口达3000万以上。大骨节病成因复杂,目前流行“低硒说”、“有机物中毒说”、“真菌毒素说”和“B19微小病毒低硒条件下感染学说”等四种假说,然而每一种假说都无法完全解释大骨节病成因,但多数假说都认可病因与水土环境有关。
四川是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仅阿坝州大骨节病患者就有4.27万人,占四川省患病人口的91.2%,患者50%以上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地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中央及地方政府极为重视,制定了《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2007—2010年)》,采取了“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调整结构、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防治措施。为配合综合防治规划的实施,解决大骨节病区10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部省合作项目《四川省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打井工程》。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水环地调中心、四川地调院组织实施。水环地调中心将以探索全国大骨节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为重点,在全面分析大骨节病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大骨节病分布规律和病发特征,选取阿坝州典型区为重点工作区,配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开展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以“水-土-岩等地质环境中异常组分与大骨节病内在联系”为主线,深入研究地质环境中异常组分的水文地球化学与环境化学过程,揭示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探索大骨节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通过阿坝州“点上突破”和全国不同地区“面上对比”,试图在大骨节病成因方面取得新认识。
今年,水环地调中心选取阿坝州典型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遥感调查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查;开展水样、同位素样、岩土样、农作物样、人发样分析以及硒形态分析和腐殖酸结构分析,揭示“水-土-岩”等地质环境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水土环境适宜性评价,同时,通过地下水勘查与勘探,确定适宜饮用水找水方向和开发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