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全国铁矿勘查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

来源:地调局资源评价部 作者:刘玉霞 发布时间:2008-02-29
   (本网讯)为加强我国铁矿资源勘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铁矿资源的需求,2月27日,为期两天的全国铁矿勘查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会议展示了部分最新铁矿找矿成果和技术,对我国铁矿资源勘查前景进行展望,并对铁矿找矿重点选区进行部署。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建国以来,我国在铁矿勘查方面,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末的两次铁矿勘查高峰期,取得了很多重要发现,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铁矿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钻探工作量从1980年88万多米锐减到1981年28万米,从1996年到2002年铁矿每年的钻探工作量不足万米,资源储量多年呈现负增长。 
    2004年以后,随着需求增长,铁矿勘查开始复苏,尤其是近两年,陆续在华北陆块区的山西恒山—五台、冀东、辽宁鞍本和长江中下游庐枞等地发现一批隐伏的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铁矿床,一批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勘查取得积极进展。但投入工作量,还远没有达到建国初期到1980年的平均水平,新增资源储量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汪民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铁矿需求将较长时期维持较高水平。目前,我国已查明铁矿资源储量607亿吨,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低品位铁矿资源,预测未查明资源在1000亿吨以上。我国现有大中型铁矿床600余座,预测具有资源潜力的大中型矿床约200余座,资源潜力200亿吨。我国矿产勘查形势总体良好。尤其是国务院2006年作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我国铁矿勘查投入明显加大,全国陆续取得一批铁矿找矿重要发现和成果。实践证明,我国铁矿资源勘查前景广阔。西部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中、东部地区存在寻找隐伏矿与深部矿的“第二找矿空间”,一批大中型铁矿山深部和外围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要实现铁矿勘查重大突破,缓解铁矿资源约束,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强化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地勘单位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体,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多渠道投入地质找矿的矿产勘查新机制。  
    汪民强调,取得铁矿找矿突破,必须很好总结过去铁矿勘查经验,加强勘查规划部署研究,充分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快推进铁矿资源潜力评价,结合我国铁矿资源分布的具体特点,强化铁矿勘查工作的整体规划,做好铁矿勘查布局,开展重要铁矿远景区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磁测,加强已知铁矿床深部和外围找矿,加强中东部重点成矿区带隐伏矿找矿,加强西部重点成矿区带新区找矿。要加强全球重要铁矿成矿区带和矿床类型对比研究,加强深部勘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挥物探技术以及综合技术方法在铁矿勘查中的作用,加强中大比例尺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和应用。 
    常印佛、裴荣富、陈毓川、余永富等院士和有关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专题发言。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及事业单位负责人,主要铁矿资源大省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勘单位、国内主要钢铁企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相关单位有关负责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