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我国首次发现早期震旦纪八臂仙母虫化石

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

来源:地科院 作者:林英 曹菲 发布时间:2008-02-20

    地科院地质所新元古代研究组在震旦纪多细胞动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震旦纪在国际上称为伊迪卡拉纪,我国研究人员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大约5.8亿年前的伊迪卡拉纪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实体化石。

    科学家将其定名为“八臂仙母虫”,是新属、新种。由于具有辐射对称的属性,科学家认为其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悉的。 

  该研究小组于2004年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的陡山沱组上部页岩段发现大量宏体化石,其中包括八辐射螺旋的碳质压膜化石。之后经过数次详细野外发掘,终于发现了直径近3厘米,保存完好的实体标本(见附图)。研究小组经与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早期动物专家本格森院士进一步合作研究,最终确定其为八辐射螺旋动物。 

    我国对震旦系的研究历史悠久,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与国际地层表伊迪卡拉系吻合。近年来在震旦系陡山沱组相继发现了“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等重要化石群,也发现过辐射对称生物的印模化石。但是,上述生物群中一直未发现典型的伊迪卡拉型生物化石。这次八辐射螺旋动物实体化石在相当于“庙河生物群”的层位首次发现,不仅重新认定了“庙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迹化石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的真实属性,而且由于辐射对称动物为典型伊迪卡拉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从而为我国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出现的生物群与国际公认的澳大利亚典型伊迪卡拉生物群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据介绍,该成果以《华南伊迪卡拉纪的八辐射螺旋动物》为题(Octoradiate Spiral Organisms in the Ediacaran of South China)将在2008年地质学报英文版第一期上发表(Acta Geological Sinica,82(1):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