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禁区”找水突破

来源:地调局水环部 发布时间:2007-12-10

    国土资源大调查“严重缺水和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示范”项目,在河北省太行山革命老区唐县取得找水突破。圈定地下水富集地段,并建立供水示范井7眼,累计供水量每天6000m3,使1万多人“吃水难”的历史宣告结束。
    10月25日,保定市委、唐县县委、唐县人民政府在找水现场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和地质环境司、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部门的有关同志出席庆典仪式。中国地质调查局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宝才出席并作了讲话。
    唐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代表老区54万群众,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赠送题为“关注民生解难题、盈圆山区百姓盼水梦、执政为民送温暖、彰显亲民爱民好作风”的牌匾。

 


    革命老区唐县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战斗并牺牲的地方,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274个村庄长期遭受饮用缺水疾苦的煎熬。迷城乡下三土门村村民祖祖辈辈依靠从外村用牲畜驮水、拉水、买水度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村先后14次找水打井,结果却一无所获,村里的百姓近乎绝望。
    2007年实施的“华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工程”以来,在唐县山区缺水村庄为百姓找水,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凭借多年来在全国严重缺水地区形成的技术,采用以控水构造调查研究为主线的找水思路,通过高分辨遥感寻找靶区,地面水文地质详细调查,EH-4、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逐步逼近富水地段,钻探揭露等系统科学的勘查技术方法,先后在下土三门、赵家峪、马庄等严重缺水村庄,发现多处可供人畜饮用的地下水富集地段,取得了水文地质勘查研究突破。并在迷城乡下三土门等6个极度缺水村和白求恩纪念馆完成探采结合孔7眼,可为近万名群众提供清洁饮水。当地群众立碑誉之为“德政工程”。


  
                 王宝才副局长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