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第3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葡萄牙举行

来源:地调局水环部 作者:韩再生 发布时间:2007-10-26
 第3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7年9月16-21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举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葡萄牙分会承办了此次会议。

   出席第3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的有来自35个国家的超过400位代表。其中中国代表1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包括局属单位)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地下水与生态系统。会议共设了17个专题。分别是:

  1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其对河流、泉水基流和湿地可持续的重要性。

  2 地下水水质,在依存生态系统中面临的主要过程。

  3 评估和确定在依存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中地下水自然/人工补给过程的作用。

  4 在生态系统和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5 地下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评价。

  6 地下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生物特征和生活环境

  7 在污染含水层中的降解过程以及地下生物在纯净地下水中的作用。

  8 地下水脆弱性和依存生态系统制图的不同方法。

  9 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学、水文学和地形问题。

  10 滨海、河口和近海地区生态系统中地下水的作用。

  11 全球气候变化对依存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的作用。

  12 欧盟水指导框架以及地下水的生态需求-为保护地下水的管理和经济手段。
 
  13 地下水模型:确定和随机方案。

  14 同位素方法在依存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15 在地下水区域管理中的GIS和遥感分析

  16 地下水质量评价在依存生态系统和人口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7 其他有关地下水的问题。

  大会第一个上午为全体会议,其他时间设了8个分会场。在9月21-24日由国际水文地质学会IAH的硬岩专业委员会主办了硬岩地区地热与矿泉水专题研讨会。共有248位代表在会议上作了演讲。其中演讲论文较多的是1专题33篇,2专题27篇,13专题22篇,9专题18篇,3专题17篇,14专题16篇。地热专题研讨会有19位代表做了演讲。此外还有185篇论文做了展讲。从这些论文中可以反映出各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和成果。会上印发了论文摘要集及其光盘。地热专题研讨会的论文集在会前出版。大会的主题发言中瑞典国际水研究所的Malin Falkenmark 关于水管理和生态系统的报告中归纳了有关水的生态环境作用,包括用于生态系统的绿色水流和环境系统的蓝色水流。南非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所的Christine Colvin 在其报告中也对依存地下水的生态系统有关概念进行了论述。各国代表在各个专题的演讲和展讲中展示了的他们近年在地下水及其生态环境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中国地调局代表韩再生(局机关)、刘再华(岩溶所)和中国科学院代表陈亚宁(新疆生态所)分别作了专题发言。韩再生还在第1专题研讨会担任了主持人。我国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取得的成就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有关专业综述另行报告。

  在主题会议之外,一些水文地质的专业委员会、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利用这一机会分别召开了自己的专题会议。在IAH主席所作的大会总结发言中,将这些专题会议作为本次水文地质大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会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共有9个专题会议在会议期间召开。包括:水文地质史编写会议、欧盟国家水框架指导委员会、地中海地下水工作组会议、为出席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准备会议、南地中海沿海含水层、湿地和生态系统圆桌讨论会、利用Diver收集地下水资料讨论会、IAH水文地质图专业委员会、IAH地下水生态系统专业委员会和IAH硬岩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的会议。我们参加了其中3个会议:水文地质史编写会议、IAH水文地质图专业委员会和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准备会议。并就中国水文地质史的编写和亚洲地下水与环境地质图的编制作了发言,展示了工作进展,提出了工作方案。

  会议组织了在葡萄牙典型地区的会间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国际水文地质大会近年来每年举办。2006年在我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34届大会,在本次IAH第35届大会上宣布了今后召开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的计划: 2008年第36届在日本、2009年第37届在印度、2010年第38届在波兰、2011年第39届在泰国。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水文地质领域的国际专业会议,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影响,促进地下水调查与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