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云开地块构造混杂岩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 作者:周岱 发布时间:2016-12-01

桂东粤西交界的云开地区是研究华夏地块基底组成和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由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承担的“信宜-增城-龙川构造混杂岩带研究”项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开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不同时期构造岩石组合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为云开地块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一是初步认为“云开群”总体为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其混杂基质由陆源碎屑岩和少量硅质岩、碳酸盐岩及同构造片麻状花岗岩组成,构造岩块主要为透镜状变基性岩、碳酸盐岩和少量超基性、中性岩浆岩。

二是“云开群”主体为变质沉积岩,包括变质砂岩、片岩、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原岩为浅海-半深海相陆缘碎屑沉积。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主要由Grenville期(~1.0Ga)碎屑物质组成,其沉积上限约为566Ma。

三是将“云开群”中的“变基性火山岩”解体为三部分:透镜状变基性岩(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集中在~1.0Ga和450~440Ma,现已被肢解为规模不大的构造岩块;似层状-透镜状(绿帘-石榴)辉石岩,可能为“云开群”碎屑岩中包含的少量碳酸盐岩遭受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变基性岩岩株和岩脉,分别代表了445~423Ma和250~240Ma两期岩浆作用过程。

四是华南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次构造-岩浆事件在云开地区表现显著。早古生代强烈的地壳褶皱造山过程伴随广泛的地壳深熔作用,发育巨量壳源花岗岩和少量基性岩;早中生代受印支地块影响,发育受剪切深熔过程控制的混合岩化作用,同时区域伸展环境下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出小规模的基性侵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