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青藏高原北缘重点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评审获得优秀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李胜涛 张森琦 发布时间:2016-11-29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青藏高原北缘重点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该成果为优秀级。

经过短短一年,项目设定的各项工作量和目标任务均全面完成,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

首先采用“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多重填图法,编制出1∶5万共和县幅、热水泉幅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基本查明了各地貌单元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与富水等级、水质及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提高了调查区水文地质与地热地质的研究程度。

第二是首次发现82.2℃的兰采温泉和96.6℃的曲乃海温泉,为干热岩勘查开发目标靶区的圈定提供了地热地质依据。

第三是通过热红外遥感解译初步圈定出西宁—贵南地区高温地热异常,为干热岩资源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四是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和贵德县热水泉地区开展的大地电磁测深和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工作,对认识深部地热地质结构、圈定深部高温岩体,以及干热岩勘探孔的布置奠定了基础。

第五是将共和县恰卜恰地区的热储划分为早中更新世共和组低温温水热储、新近系低温地下热水热储和基底花岗岩干热岩型热储,通过分析各热储的特征,认为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地层系统与储盖组合有利于干热岩资源的二次聚热。

第六是推断出共和盆地干热岩的深部热源机制为走滑拉分盆地沉降,诱发地幔向上蠕散热涌,沿NNW向走滑断裂因减压重熔导致岩浆侵入所致。

第七是基于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采用V2D-depth方法、干热岩钻探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得出共和盆地共和干热岩体面积,热水泉干热岩体面积以及3000米以浅的地温场特征;评价出共和干热岩体理论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546.57亿吨;热水泉干热岩体理论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151.17亿吨。

第八是干热岩井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岩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耐高温、操作简单、经济快捷等传统测温系统无法替代的优势,可实现深孔分布式温度的准确测量,且成本随着传感深度的增加而大幅降低,在地热地质勘查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更重要的是,项目组通过该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专门从事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的团队建设,项目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已掌握了干热岩地质基础理论,以及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地球物理勘查、地热地质遥感、干热岩钻探、仪器研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现已形成12人组成的业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