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将有据可依

来源: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张徽 发布时间:2016-09-28

地调局水环中心依托青海平安天然二氧化碳泄漏野外科研基地和陕西西安搭建的人工控制释放二氧化碳试验平台,经过3年的典型植被试验、现场监测和综合研究,建立了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碳储项目提供有效实用的监测技术方法,为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持。

一是建成了青海平安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研基地。按照二氧化碳胁迫范围和使用功能,场地分为办公区、遥感监测区、气象数据监测区、植物影响试验区、背景值比对区五个功能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配备有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土壤温度与湿度实时监测、大气二氧化碳与甲烷等浓度监测、气象观测、遥感瞭望塔等仪器,并装有360度监控设备和护栏维持场地安全、正常运行。科研基地集合了热红外遥感,高光谱技术监测农作物生化参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梯度分布,土壤二氧化碳浓度和通量分布,典型植被生理生化指标实验室测试,地下水和地表水受高浓度二氧化碳影响敏感指标等多个环境要素监测系统。

二是建立了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起,通过鄂尔多斯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全流程工程分析,依托青海平安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和陕西西安人工控制释放二氧化碳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浓度二氧化碳胁迫程度下的典型土壤农作物(马铃薯、小麦、蚕豆、玉米、黑麦草等)、土壤微生物及小动物、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主要受影响因子指标的试验分析,按照储存场地及灌注工程类、干扰地质环境指标类、环境容量指标类、生态影响指标类和人群环境感应指标类五个层次具体分析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并开展了评价指标阈值研究;同时,提出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工程的应急预案。项目成果直接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出台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指南》推动中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绿色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1号)规范和指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

三是项目研发的深层原位自动监测仪器可实现深层原位监测地下水水温、水压和pH值。结合多年鄂尔多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区动态监测的实际运行,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监测技术方法,该套方法将会根据碳储监测工程的继续实施和监测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不断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