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资源环境承载力宏观评价今年覆盖2800多个县

还将完成重点经济区和试点地区的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郭聪 李小磊 发布时间:2016-06-07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近日透露,由该院牵头实施的《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项目,今年将在全国2800多个县开展宏观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选择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这些重点区域规划和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据了解,该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基础支撑工程”下设的二级项目,2016年的工作目标是建立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完成全国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矿产资源承载能力宏观性评价,完成重点区域和试点地区承载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开展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并开展相关政策研究。

  项目组将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本地条件和短板要素、农业区划特点、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把全国2800多个县划分为城市(群)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农业型地区和生态型地区等不同类型区,作为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本类型,进而筛选确定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针对不同类型县域的指标关键阀值。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今年将组织开展全国宏观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县为评价单元,综合运用已有的调查评价数据,进行快速宏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判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总体状况。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地区开展地下水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试点,以县为单元分析内部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同时识别跨省、市级行政区划的区域性资源环境承载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规划和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此外,还将在河北、安徽开展省级地下水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试点;在江苏南通、福建龙岩、内蒙古呼伦贝尔、河南三门峡、四川乐山、贵州毕节6市,开展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试点;在江苏启东市、福建长汀县、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河南灵宝县和卢氏县、四川乐山五通桥区、贵州威宁县7个试点县市,开展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点。

  该项工作将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中心、南京中心等12家局属单位参与,福建省国土规划院、贵州地调院、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