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1∶500万)、《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1∶500万)、《黄淮海平原土壤硒环境图》(1∶115万),及数字化形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图》(1∶500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1∶250万)等5张全国和重要地区图件近日通过中国地调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查。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将全国划分为11种热储类型区,圈定出15个沉积盆地型地热区和4个隆起山地型地热带,并标注了这些地热区带的地热资源量。
《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反映了全国118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分布,将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为重要植物化石产地、重要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地、重要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和重要遗迹化石产地等4种类型,同时标明了重要化石产出的地层时代。
《黄淮海平原土壤硒环境图》根据土壤硒含量,将黄淮海平原区划分为富硒、中硒、低硒和贫硒等4类地区,反映了黄淮海平原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特征,对硒富集成因进行了分析。
《中国工程地质图》(1∶500万)是对已有1∶400万《中国工程地质图》数字化、规范化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1∶250万)是对原有同比例尺图件的数字化。编辑过程中,数字化、矢量化采用原图栅格文件在计算机屏幕上局部放大、人机交互、中心点定位、中心线跟踪的方式进行,忠实原图内容;按统一建库要求建立了数据库和元数据。
为系统完成1∶500万全国地质环境图系,并进一步探索系列比例尺图件编制方法,专家建议,利用此次的数字化成果,通过第四纪地质专家和制图专家的联合研究,编制完成1∶500万《中国第四纪地质图》。
据介绍,上述5张图件均属于《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的一部分。专家建议各编图组按意见修改后,提交编图办公室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