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地区地质碳汇动态评价开展地质碳汇动态监测
来源:地科院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6-03-17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子项目“中国典型地区地质碳汇动态评价”继续开展地质碳汇动态监测,对三大流域输出端碳汇通量特征取得了新认识。该项目隶属地科院岩溶所负责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下辖的“气候变化地质记录与碳汇调查”项目。
2015年,“中国典型地区地质碳汇动态评价”新建西藏山南雅鲁藏布江干流羊村水文站断面碳汇监测站,并于7月开始监测;完成原有22个监测站的运行保障,获得相关监测资料;获得广西区内7个酸雨监测站监测数据;三大流域无机碳监测和定期采样工作持续,并增加了溶解有机碳通量观测,用于更客观地计算我国三大流域的碳汇输出通量;完成湖北野三关河流域上游1:5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碳汇调查)200平方公里,各类调查点180多个,填写卡片150张,各类样品共160件,调查初步掌握流域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等的基本特征,进行野外溶蚀试验观测,观测周期为一个水文年;对6个自动化监测站部分仪器部件进行更新。
开展桂江流域及长江、黄河、珠江等三大流域河水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来源识别研究,取得初步认识,这对进一步科学估算我国三大流域地质碳汇通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桂江阳朔水文站断面和福利断面进行了两次对比加密观测,获得场雨条件下两个断面碳汇量动态变化,评价碳汇稳定性,研究碳汇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