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围绕油气资源探查的新区、新层系

全国油气资源重力调查成果图集编就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明华 发布时间:2016-02-25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近日透露,由该中心牵头的《全国油气资源重力调查成果图集》已于近期编制完成,重点对重力异常解释推断的主要地质构造——隐伏半隐伏盆地边界及内部隆坳格局、隐伏半隐伏断裂带、隐伏半隐伏岩浆岩带和岩体进行了编绘,总计编制图表46张。

  重力调查获得的重力异常,主要是地壳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是地质构造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可以揭示深部地质结构和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盆地分布及其构造,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等。重力资料不仅揭示我国地壳厚度由西往东逐次减薄,而且圈定了诸多大型沉积盆地及其内部含油气构造、区域造山带分布和深大断裂位置,以及众多隐伏半隐伏岩浆岩等,为基础地质和资源勘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含油气盆地和坳陷众多,油气资源待查规模巨大。目前,我国中小比例尺重力调查已覆盖全部陆域,但中大比例尺覆盖仅达到陆域面积的2/3,许多盆地区及新区重力调查与研究明显不足。重力调查与解释工作远没有满足油气资源勘查的需要,尤其已知盆地周边与新区选区工作的中大比例尺重力调查和针对新层系探查的重力、磁力、电测深综合解释研究工作,需要重点加强。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需求,更好地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地调局发展中心、六大区地调中心以及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内蒙古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矿局第二物探大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重点围绕油气资源探查新区、新层系的工作需要,将我国区域重力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完善与集成,展示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构造内涵,以期为我国油气资源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基础图件。

  结合“全国—区域—盆地”3个主要层次,选编具有重要开拓应用的典型成果、全国性重力成果图件、分区域应用成果(新疆、河西走廊及周边、青藏高原—西南三江、东北、华北、扬子、华南和渤海黄海及周边地区),以及区域内重点盆地重力解释成果图件。围绕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重点盆地调查与勘查工作需求,图集汇集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中全国性和区域性重力解释应用的主要成果,数据比例尺主要为1∶100万和1∶50万,部分为1∶25万。图集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编图、青藏高原区域重力调查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评价、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资源调查、南黄海前第三纪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等项目成果基础上,重点编绘全国油气盆地“探底摸边”成果,突出了盆地边界及内部隆坳格局。

  为反映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揭示区域油气背景,在图集编制过程中,科研人员还进行了重力异常特征分区,在全国划分出19个一级异常区、73个二级异常区和91个,三级异常区;划分和圈定沉积盆地和坳陷866处,计算编绘了18个大型沉积盆地的基底或目标层深度;新圈定有规模盆地坳陷5处,调整若干大型盆地边界,面积更新近1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