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岩溶所摸清四川诺水河洞穴群发育特征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 滕艳 徐丛荣 发布时间:2015-10-27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韦跃龙、陈伟海等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诺水河洞穴群由128个洞穴共同组合而成的多层洞穴群,可以作为全球同类地质遗迹对比研究的典型地。

  四川诺水河园区为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的两大园区之一,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境内,地处川陕渝交界地带,北与陕西接壤,东南与重庆毗邻,南至通江县城70千米,北达汉中130千米。园区以诺水河为连接纽带,将分布于其两侧的诺水河洞穴群一一相连,构成以洞穴群及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为核心景观的景区。

  岩溶所研究人员对四川诺水河洞穴群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及评价,获得多项最新研究成果。

  一是国内外分布密度最大的洞穴群之一。由以中峰洞、龙湖洞、狮子洞、楼房洞等为代表的128个洞穴共同组成,分布于96平方千米的诺水河区域,分布密度达1.33个/平方千米。

  二是多层洞穴群,自下而上,大致可分为4层,海拔高程分别为500~800米、1000~1200米、1300~1600米,1600米以上,可称为“四代同堂”,在目前并不多见。其中,第4层(500~800米)和第3层(1000~1200米)洞穴比较发育,且规模也相对较大。

  三是具有明显的成层发育规律。以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不同地质时代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有序分布于诺水洞两岸的山峰内。它们的发育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制约,具有顺层性、垂直变化性、阶段性特征,成因除内动力地质作用外,还有冲刷、侵蚀、溶蚀等多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特点,组合成多层洞穴结构。它们科学、系统、完整地展现了在同一气候和构造格局下,因岩性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形态、规模差异较大的洞穴系统,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

  四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洞内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总体上以重力沉积物为主,包括滴石类的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及流石类的石幔、石幕、石旗、石瀑布、石盾等为主,辅以池水沉积类的边石坝等,及飞溅水沉积类的榴状体、棕榈片等;这些次生化学沉积物大小不一,形态丰富,栩栩如生,总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组合方式多样,或共生发育,或成群发育,或鹤立鸡群,共同构成优美、奇特的洞穴旅游环境。

  五是洞穴形态丰富,组合完美,景观观赏性强、科学和美学价值高。其中,中峰洞是典型、罕见的迷宫式洞穴系统和白云岩洞穴,同时拥有目前国内外面积最大的洞穴厅堂——曙光洞;龙湖洞,拥有多处珍稀、罕见的洞穴景观,如鹅管群、地下湖泊、向光性石钟乳群等;狮子洞,整体显示“规模小、类型全、密度大”的总体特征;楼房洞的雄川瀑布和九天瀑布等是目前国内外罕见,宏伟的大型石瀑布之一;宋家洞的石盾群,是目前发育密度和单片发育面积最大的石盾群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四川诺水河洞穴群是国内外独特、罕见的岩溶多层洞穴群,是反映洞穴岩溶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演化历程的典型示范区之一,也是洞穴岩溶中最奇特的自然现象和重要美学价值区之一,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优美性,可以作为全球同类地质遗迹对比研究的典型地,具有重要的全球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