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云南1:5万芹菜场、北衙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首次确定了晚三叠世测区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前陆盆地楔顶带,成果报告评审获得优秀。除此之外,项目还提交了其他一系列优秀成果。
一是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共划分了8个组级、11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6个非正式地层单位,第四系划分为6个成因类型。
二是建立了测区前陆逆冲构造格架及其构造变形样式,新发现了与前陆逆冲作用相关的楔状砾岩层。
三是通过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测区主期斑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为34-37百万年。
四是认为测区南北向斑岩及矿产分布主要受马鞍山断裂控制;根据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和重力数据,结合地表斑岩体出露特征及断裂产出状态,推测在南大坪-干海子-马头湾-北衙一线存在一东西向隐伏断裂。
五是首次获得了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区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37.9±2.5百万年,成矿类型为岩浆气液矿床类型,提出了“构造控岩,岩体致矿”的认识。
六是首次在黄草坡远景区发现高品位(200-1500克/吨)银矿体,通过钻孔验证,在干海子和响水河远景区发现隐伏铜、铅、锌矿体,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
据悉,云南1:5万芹菜场、北衙幅区域地质调查是北衙地区三维地质调查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旨在系统建立测区地层层序、岩石单位和区域构造格架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影响区域找矿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工作,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为地质找矿提供基础资料。此次提交的系列成果,对北衙地区三维地质调查项目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建立三维地质结构,研究总结矿集区三维地质填图方法,为地质找矿提供深部信息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