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联合地大(北京)

建立粤西阳春盆地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 滕艳 徐丛荣 发布时间:2015-09-2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郑伟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毛景文研究员等,最新研究建立了粤西阳春盆地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华南是中国已探明多金属矿产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其中,钨、锡、铜、银、稀有金属和重稀土金属等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金和铅、锌储量也名列前茅,并且这些矿产的成矿时代大多出现于中生代。通过大量的高精度测年,毛景文和华仁民等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期划分为3 个阶段:晚三叠世(230Ma~210Ma)、中—晚侏罗世(170 Ma~150Ma)和白垩纪(134Ma~80Ma)。其中,以白垩纪矿化分布面积最为广泛,呈不连续的矿集区形式出现,成矿作用明显受断陷盆地或断陷隆起和变质核杂岩的控制,尤其是盆地的控矿作用明显,如闽西上杭白垩纪断陷盆地、江西会昌盆地、滇东南右江盆地、粤西三水盆地、怀集盆地以及阳春盆地等。地质学家对这些盆地进行了研究,而对于阳春盆地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最近20 年,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在中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范围内已经有了一个成矿体系的框架。阳春盆地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其位于中国20条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钦杭成矿带南西段,是新兴—阳春铜、铅锌、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东省国家级的5 个整装勘查区之一,找矿潜力巨大。因此,正确厘定阳春盆地矿床成矿系列,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十分必要。

  科研人员在充分收集矿集区内典型多金属矿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阳春盆地内铜多金属、钨锡多金属矿床等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并探讨了成矿动力学背景。

  一是阳春盆地为广东省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3类多金属矿床。矿种以铜、铁、铅、锌、银、钨、锡为主,金、钼、铋为次。大多数为多金属矿床,伴有多种成矿元素。

  二是阳春盆地的燕山期多金属矿床可厘定为1 个成矿系列和3 个成矿亚系列:即与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包括与中侏罗世侵入岩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和与晚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三是与中侏罗世侵入岩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和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沿阳春盆地的边缘拗陷带分布,并往往受NE-NNE 向构造及EW向构造复合控制,成矿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以及二长花岗岩等,来源相对较深,为壳幔同熔的产物,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而与晚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主要产于隆起区与坳陷带接壤部位及坳陷带中局部隆起地段,受隐伏的NW 向构造控制,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属弱过铝质—准铝质花岗岩,由地壳物质重熔而形成,也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物质加入,矿床类型以热液脉型和斑岩—矽卡岩型—石英脉型为主。

  四是与中侏罗世侵入岩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170Ma~160Ma,处于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环境;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与晚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成岩成矿时限分别为110Ma~98Ma和85Ma~76Ma,形成于燕山晚期的拉张伸展环境,并伴随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其可能与135 Ma 之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转向有关,即从斜向俯冲转向平行大陆沿北东向走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