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新疆东天山浅覆盖区1:5万化探示范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围绕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分别在玉海铜矿、白鑫滩铜镍矿、石英滩金矿、路北铜镍矿东、阿齐山铅锌矿等典型的浅覆盖矿区及矿区外围南卢、红星戈壁等浅覆盖区,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采用化探机动浅钻取样和常规取样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方法技术实验研究和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各项工作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成果。
——圈定了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的化探异常。在玉海铜矿区及其外围圈定了综合异常2处,其中HT-Y1异常为以Cu、Au、Mo、Bi、Ag为主的综合异常,其中Cu异常面积3.76平方千米,极大值1643×10-6。该异常覆盖层厚度5-40米,岩性为石英闪长岩,有二处明显的多元素浓中心,其东部浓集中心与玉海(隐伏)铜矿对应,西部浓集中心向西未封闭,显示玉海铜矿沿现有勘查区向西的覆盖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目前新疆2015年两权价款项目正在进行验证。在白鑫滩矿区圈定Cu、Ni综合异常与隐伏的超基性岩体和铜镍矿床分布相吻合,同时其东侧覆盖区发现了较好铜钼异常,异常区岩性为中下奥陶统恰干布拉克组玄武岩,与白鑫滩矿区深部已发现的钼矿化一致,显示区内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钼矿的潜力。三是在石英滩、阿齐山、红星戈壁等地区相继发现了较好的Au、Cu、Pb、Zn异常地段。
——截止2015年7月,累计完成覆盖区机动浅钻施工面积260平方千米,钻孔1057个,进尺13173米,采集浅钻岩粉样品1282件(含225件采样粒级及采样层位实验样品);累计完成基岩出露区常规土壤测量126平方千米,采集土壤样品1009件。
——根据工作需要,发明了化探机动浅钻样品收集器,并获得国家专利,公开(公告)号:CN204389200U。
——通过已知矿区1:5万化探机动浅钻采样网度实验成果表明,500米×500米的浅钻取样网度可以较好地捕获大中型隐伏矿床的地球化学信息。
——通过已知矿区化探机动浅钻方法技术实验研究认为:浅钻取样目标层位为覆盖层下部的基岩或基岩风化层;浅钻岩屑(粉)截取粒级为-4~+80目,粗粒级或偏细粒级元素含量跳跃较大,不稳定。
——总结了一套覆盖层和目标层位的野外快速识别方法;探索了玉海铜矿等浅覆盖区岩性地质填图工作。
该项目为2013年中央返还新疆两权价款竞争性谈判项目,隶属新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工作周期2014年6月—2015年12月。项目旨在以大中型隐伏-半隐伏矿找矿为目标,选择东天山重要成矿带已知典型矿区和具有找矿潜力的浅覆盖区,开展1∶5万化探(机动浅钻取样)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和应用示范,圈定异常并择优查证;总结适合于东天山浅覆盖区的化探方法技术组合,为今后类似地区地质找矿提供工作依据。


机动浅钻施工现场和采集的浅钻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