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我国陆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初步查明全国矿山开发占地现状、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复绿行动进展状况,积极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1.项目概况
根据国家需求和国土资源部管理工作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依托组织实施的“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利用土地变更调查遥感成果与重点矿集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以矿产卫片遥感解译为基础,在全国与重点矿集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复绿工程等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按全国和省级行政区分别编制了1∶400万、1∶50万—1∶150万矿山开发占地现状遥感调查图、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矿山复绿行动进展状况遥感监测图等系列图件及成果报告。
图1 全国矿山开发占地现状
2.成果简介
2.1 矿山开发占地遥感监测
2014年度,全国31个省(区、市)共圈定矿山开发占地面积220.42万ha(图1),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23%。其中,采场占地最多,达83.62万ha;中转场地占地35.80万ha;固体废弃物占地26.60万ha;地下开采沉陷(或采空塌陷)区57.08万ha;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面积8.49万ha;矿山建筑占地面积最小,为8.69万ha。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区外,全国矿山开发占用损毁的国土面积为211.73万ha,其中,损毁面积(以采场、矿山建筑、采空塌陷区为主)149.33万ha,占用面积(以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为主)62.40万ha。
图2 全国矿山复绿行动进展状况
2.2 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
全国共圈定矿山地质灾害4716处。其中,采矿塌陷1887处,占总数量的40.01%;滑坡1296处,占总数量的27.48%;崩塌1093处,占总数量的23.18%;泥石流440处,占总数量的9.33%。其中,特大型矿山地质灾害有134处,占2.84%;大型矿山地质灾害418处,8.86%;中型矿山地质灾害832处,占17.64%;小型矿山地质灾害3332处,占70.65%。
2.3 “矿山复绿”行动遥感监测
按照各省级行政区提交的“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全国三区、两线附近的矿山复绿工程为13192处(图2)。截至2014年底,全国矿山复绿工程已经完成1448处,占全国总量的10.98%;正在完成1858处,占全国总量的14.08%;未复绿9886处,占全国总量的74.94%。按已经复绿量统计,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青海省完成量分居全国前5位,已经复绿量分别占全国总量26.10%、14.57%、7.53%、6.22%、4.21%。按复绿率统计,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青海省、陕西省分居全国前5位,完成率分别达到64.51%、48.96%、48.23%、35.47%、30.77%。
3.成果意义
上述成果是我国第一次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全国性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成果,对分析全国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等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以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复绿行动等具有重要价值,是地质调查精心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杨金中 聂洪峰 荆青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