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江浙沿海岸线平原区1:5万区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地调局南京中心 作者:张彦杰 发布时间:2015-06-09
  “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江浙沿海岸线第四纪平原区集中连片部署了5个区调项目共计38幅1:5万图幅,使江苏沿海岸线一带1:5万区调全覆盖。该批项目已全部完成最终野外验收,累计完成浅表区域地质填图面积11305平方千米,第四系钻探20280米,浅层地震87.7千米,各类分析测试样品33980余件。各项目较好地完成了野外阶段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对江浙海岸带第四纪地层开展了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年代地层、化学地层,气候地层等为辅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建立了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序列,查明了各地层单位的时空分布规律、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界定了江浙沿海岸线一带几个主要的、横向可供对比的沉积界面和标志层。

  通过地表系统的槽型钻调查,填绘完成了1:5万浅表地质图,为土地质量及浅层地下水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第四系钻孔及浅层地震等数据的综合整理,分析了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海岸线变迁和沉积环境演变,编制了第四纪沉积结构剖面图及晚更新世以来多个时段岩相古地理图,基于MAPGIS平台构建了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调查表明华东沿海地区总体存在5次较大的海侵事件,在不同区域其海侵期次及规模不同。对全新世以来古潮成砂脊及现代潮成砂体物源、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基本查明了栟茶、南通-大埠子河、杭州-长兴岛、三仓-大岗等一批区域性断裂空间展布及其活动性,大致确定了江浙沿海区基岩地质构造及基岩面起伏特征,编制了基岩地质图,为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提供了资料。

  初步形成了沿海第四纪平原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通过江浙沿海地区一批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形成了152幅1:2.5万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库及百余个第四系钻孔原始资料数据库,编制完成了第四系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基岩地质图等系列成果图件,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防灾减灾、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地质科学问题研究等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和辅助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