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东南地区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进展顺利

来源:地调局南京中心 发布时间:2015-05-27

“东南地区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隶属于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

目前,项目完成皖中平原及宣城盆地1/25万地下水水质调查面积50000平方公里,采集测试地下水、地表水样共计200组,现场理化指标测试共计356组。各项工作均全额或超额完成。

项目查明区域地下水开采利用方式。认识如下:皖中平原区区域调查,现有松散层孔隙潜水的井点类型主要以居民家分散开采的大口井和压水管井为主,少量为小口径机井;现有微承压水井点均为小口径机井;基岩裂隙水井点类型较为多样,有大口井、小口径管井、自然泉点(下降泉为主)等。其中在庐江汤池镇、舒城汤池镇两地,均调查并采集了流量较大的泉水,尤以庐江汤池镇泉点流量大,水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其冬季自流量能满足1-2万城镇人口日常生活热水用水量。据村民叙述,其泉水硫含量极高,目前等待测试结果证实。

查明土地利用类型。皖中平原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用地,调查区西部边界(桐城、舒城西部)一带主要为农用地和林地相结合。交通干线两侧往往为集中村镇居住用地,主要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大城市及周边城镇的建设用地多为放射状分布,间或夹杂农用地、城中村等。根据已获得的土地利用资料,对比现场核查,发现城镇周边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较快。

基本查明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由于目前测试数据尚不齐全,因此仅从现场测试指标和采样期间所认识的感官性状方面,对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进行初步叙述。调查区南部的沿江平原区内,沿舒城、桐城山区的山前地带,逐渐向东、向南过渡至长江沿岸,总体上地下水的pH值逐渐升高,并在7.0-7.2之间较为集中。区域内大多数地下水氧化还原电位均为正值,表明地下水(潜水)与大气连通较好,或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向补给。(武玲  南京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