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甘肃白银厂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发布时间:2015-05-25

摘要:在白银厂矿区深部和外围开展火山岩、岩性岩相构造专题研究和物探工作,对预测的成矿有利地段开展钻探工程验证和矿体追索,实现铜矿、金矿、找矿的新突破。新发现四方山铜多金属矿床,折腰山和火焰山铜多金属矿矿体向深部延深稳定,在郝泉沟金矿深部和外围新发现多条工业矿体。

1.项目概况

白银厂矿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重要的矿山密集区,经过40多年的开采,除小铁山和折腰山矿床深部仍有部分资源储量外,其余矿床都已闭坑。2012—2014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在白银厂矿区实施了“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厂矿山密集区外围铜多金属矿战略性勘查”和“甘肃省白银市郝泉沟金矿接替资源勘查”等项目,由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承担。

2.成果简介

白银厂地区铜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于 矿区北部,属火山块状硫化物(VMS)型 矿床,与火山岩系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金矿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与深大断裂 及后期侵人的花岗斑岩密切相关。总结提出了该区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标志, 即火山机构、凝灰岩层、钠长斑岩和背 斜构造“四位一体”联合控矿,并将矿 区划分为火焰山一车路沟(南矿带)、折 腰山一小铁山(中矿带)、宋家趟一铜厂 沟(北矿带)3个矿带,认为中矿带找矿 前景最大、北矿带矿体埋深最深。

铜多金属矿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 发现了四方山深部铜多金属矿床,主 矿体控制长800m、厚8.83m,平均品位 Cu 0.88%、Pb 4.51%、Zn 8.14%,其中钻孔ZK0-1见①号块状硫化物矿体,穿矿厚度17m,矿体平均品位Cu1.22%、 Pb 6.43%、Zn 11.66%、 Au 1.76g/t、 Ag142.1g/t(图1、图2)。矿体向西和向深部的边界均未封闭,预测矿床规模可达大型。此外,在火焰山和折腰山深部追索 矿体,探获了新的资源,施工的7个钻孔均见矿。其中,火焰山矿段ZK2-3见矿7 层,累计穿矿厚度15.40m,Cu平均品位 1.08%,控制16-1号铜矿体长200m、延深320 m;折腰山矿段ZK11-3见矿8层,累计穿矿厚度14.10m,Cu平均品位0.76%,控制3号铜矿体长200m、延深280m。据初步估算,2012—2014年白银厂矿田新增铜铅锌(333+334)资源量45.63万t。

金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矿田南部的郝泉沟金矿深部新发现多条工业矿体,施工的15个钻孔,12个见矿。新圈定金矿体5个,矿体厚1.30~2.10m,Au品位 5.62~8.67g/t,估算新增金资源量10.23t。金矿体严格受岩脉和断裂破碎带控制,同时受郝泉沟弧形构造的影响,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具分枝复合、膨胀 狭缩和尖灭再现特征。此外,在郝泉沟金矿外围西侧的九车间一带新发现13、14号金矿体,其中13号矿体长600m,水 平厚度1.4~2.5m,Au平均品位6.67g/t,最 高24.62g/t;14号矿体长100m,水平厚度
3m,Au平均品位1.15g/t。这一发现进一步扩大了郝泉沟金矿的找矿空间,使该区金矿资源量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2.成果意义

在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引领下,矿山企业积极跟进开展后续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了白银厂矿区找矿的新突破,扩大了白银矿区找矿空间,大幅增加了矿山接替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枯竭矿业城市转型发挥 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贾儒雅,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 周科慧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