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老矿山找矿是指在有资源潜力的生产矿山深部和外围,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要求,以矿山企业为投资主体,公益性地质工作给予适当支持,以增加矿山接替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勘查活动,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2年启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重点支持国家紧缺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大、企业积极性高的矿山,优先支持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山和资源危机的其他矿山,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实施。
2012—2014年,安排各类老矿山找矿项目188项。其中,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140项,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勘查项目28项,矿山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项目2项,找矿预测与技术方法研究项目18项。累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90.87万米,坑探5.62万米。
2.成果简介
(1)老矿山找矿成果显著。实施的168项勘查类项目(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及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勘查)中有116项新增资源量达小型及以上矿床规模(图1)。其中,14项新增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39项新增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63项新增资源量达小型矿床规模。累计探获新增资源量:原煤40886.80万吨,铁矿石19539.26万吨,锰矿石17935.59万吨,铬铁矿82.46万吨,铜188.47万吨,铅锌364.65万吨,钨(WO3)5.11万吨,锡9.64万吨,锑9.77万吨,钼4.10万吨,金311.69吨,银2842.47吨。
(2)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技术不断创新。在全国危机矿山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老矿山找矿实践,产学研紧密结合,开展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创建了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体系。推广抗干扰物探技术,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吉林板石沟铁矿等矿区为重点,开展物探数据处理复核,对指导勘查工程部署发挥了重要作用。
(3)老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组织28个省(区、市)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初步完成了225个国有(控股)矿山的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基本摸清了所调查矿山的资源保障程度和接替资源找矿潜力,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3.成果意义
(1)老矿山找矿工作,中央财政资金投资少、见效快,引导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了矿山企业投资勘查的信心。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约10年,稳定职工就业12万余人,对于促进矿业城市(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丰富和发展了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完善了深部找矿方法技术体系,为推进深部找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矿区深部和外围新深度、新矿种、新矿床类型的发现,除对矿山勘查的指导作用外,还拓宽了矿集区的找矿思路,对区域矿产预测和找矿勘查有示范作用。
图1 老矿山找矿项目成果图(2012—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