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樟木地震导致地灾分布类型基本查清

多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以崩塌、滚石和斜坡开裂为主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响 崔成多吉 发布时间:2015-05-20
  记者5月19日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获悉,部西藏樟木地震灾害应急专家组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地震导致的地灾分布、类型、发育特点和危害程度。

  专家认为,地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危害严重,其中聂拉木、吉隆、定日、定结4县地震烈度为Ⅷ度以上,交通干线、人员聚居区及樟木、吉隆两个口岸受灾最为严重。地灾类型多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以崩塌、滚石和斜坡开裂为主,多发生在高陡边坡地带,量大面广,成带、成片分布。

  地震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频繁,是控制地灾形成的基本因素。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地势陡峻,岩体松散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雨量大。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余震多,进一步造成了山体破碎,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明显加剧了震后地灾的发生。

  地震造成樟木滑坡多处开裂变形,尤其是浅表层变形强烈,如遭遇强余震或强降雨作用,可能发生整体变形。樟木镇后山和迪斯岗两个崩塌区规模巨大,稳定性较差,危险性大。樟木镇周边樟木沟、帮村东沟、电厂沟等震后物源量增加,泥石流风险增大。吉隆镇到热索桥口岸道路分布有1处大规模滑坡和为数众多的崩滑、滚石灾害隐患点,成为制约吉隆口岸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