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集成2020个县(市)调查与监测数据

发布时间:2015-05-05

摘要:基于2020个地质灾害多发县的调查成果,建立了多源、多尺度的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搭建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标准化建设,为政府管理、科学研究和公众防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1.项目概况

2003—2014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建设与综合研究”、“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系统建设与综合研究”项目,围绕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支撑。

2.成果简介

(1)建成多数据来源、不同时空尺度的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基于“真实记录、灾点唯一、以新代旧、以精代粗、方便使用”的原则,汇总集成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各省国土资源厅在2020个地质灾害多发县(市)部署的地质灾害调查项目成果,建立了多数据源、不同尺度的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 集成了2020个县(市)中28万余处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 地裂缝、地面沉降的调查数据,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等图件资料和全国地质灾害灾情月报数据。更新了其中307个县(市)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和图件。拥有2TB数据量,涉及调查表40多万张,数据字段6000多万项,图件1万余张,报告5000余份。

(2)形成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开发完成具有数据录人、检查、集成、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技术要求》和《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搭建了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图1、图2),基于三维数字地图实现了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和灾害信息实时浏览、查询、统计,实现了地质灾害点与区域工作程度查询、应急能力查询、专题图件生成等功能。

(3)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系列服务产品。研究建立了包括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易发程度、损失程度、防治程度等在内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系统总结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划分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十二五”规划》、《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 项规划》、《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年度分析报告》等,为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工程、搬迁避让、应急处置等防灾减灾工作部署提供支撑。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提供地震灾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信息和图件;结合遥感调查和应急排查结果,对汶川地震灾区84个县(市)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8*8舟曲特大型泥石流发生后,第一时间为国家领导人和前线应急专家提供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资料。

3. 成果意义

保证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规范性,推动了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进程,促进了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应用转化,为政府宏观决策、防灾减灾部署、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相关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杨旭东 房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