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全国主要城市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基本查清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发布时间:2015-04-22

摘要:完成全国3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基本查清了这些城市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城市地质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1.项目概况

城市地质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大规模城市建设、资源开发、 废弃物堆放、污染物排放等引起了一系列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危及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保障和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了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 市和19个地州盟所在地县级城市(共计306个城市)的摸底调查,查明了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和损失。

2.成果简介

我国主要城市的区域地质环境状况 总体良好,城市地质安全性总体较高, 多数地区适合城市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变化大、城市化迅速等 原因,仍然存在着许多环境地质问题。 这些地质问题威胁着城市安全运行,影 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着城市的健 康发展。

(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威胁到上百万城市居民。2001—2010年,全国有236个城市发生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共计14700余处,导致规划 区范围内3702人伤亡、毁坏房屋23万余间,大量基础设施受到影响。灾害隐患点11000余处,威胁到14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类灾害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地区,如重庆、兰州、 西宁、天水、陇南、攀枝花等。城市地区人类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数量超过70%。

(2)  地面塌陷愈来愈突出,影响城市建设。①岩溶塌陷:1990—2010年,有 69个城市发生岩溶塌陷1332处,毁坏房屋2000余间,受影响人口超过2.5万,近年来有不断加重趋势,多发生在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区,较严重的有广州、 武汉、贵阳、长沙、桂林、六盘水等城市;②采矿塌陷:近20年来,79个地级矿业城市发生采矿塌陷1544处、毁坏房屋9354间,直接威胁60万余人生命安全, 同时破坏了大量农田、道路等,主要发生在以采煤为主的矿业城市,如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铜陵、淮南、抚顺、太原、大同、焦作等城市;③地下工程塌陷: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或运行期间引发的地面塌陷。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范围和深度的不断增加,这一问题日趋突出,2003年以来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超过20起,造成了30多人死亡、50多人受伤。

(3)全国有129个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产生许多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超采,诱发了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汾渭盆地为代表的3大地区、57个城市发生显著的地面沉降。沉降最严重的城市有天津、沧州、北京、衡水、邢台、德州、上海、苏州、无锡、西安、太原等。地面沉降有向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发展的趋势。地面沉降导致排水设施失效,引起内涝积水,地下管线、交通等基础设施安全受到影响,制约着城市建设与发展。

(4)地下水的局部污染较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我国城市地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地下水污染现象较为普遍。调查的306个城市中,有269个城市面临地下水污染问题,其中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华北平原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重,低山丘陵地区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轻。

(5)矿业城市普遍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全国124个矿业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79个地级矿业城市较为严重,因采矿占用、破坏耕地达8.7万ha,平均每年废水、废液排放量约28.5亿t,每年排放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约7.6亿t;除采矿塌陷外,水土污染、含水层疏干、尾矿库和废渣堆放安全等也较为普遍和突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集中的有七台河、鸡西、伊春、鹤岗、抚顺、焦作、大同、鄂尔多斯、攀枝花等城市。

(6)活动断裂与地震威胁城市安全。 我国有100多个城市位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壳板块碰撞带或活动断裂带影响区域内,其中40个地级以上城市分布在地震烈度M度以上的地区,有73个城市分布在地震烈度狐一硎度区域。

(7)沿海城市海水人侵、海岸侵蚀与淤积问题需要关注。我国有12座主 要城市发生海水人侵,人侵总面积超过 2400km2; 25座主要城市发生海岸侵蚀与 淤积问题。海水人侵影响地下水质量,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海岸侵蚀与淤积,影响海岸稳定与港口运营。

3.成果意义

该成果是一项关于城市地质环境状况的国情调查,为我国城市地质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为正在开展的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基础背景资料。(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杨柳 刘长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