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有效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发布时间:2015-04-16

摘要:以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系统开展地质资源、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针对水土污染、岩溶塌陷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圈定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保障非常时期城市供水需求,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

1.项目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市。根据国土资源部与湖南省政府合作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9年部署“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项目,旨在查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项目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共同管理,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为实施主体,联合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和省内地勘队伍共8家单位共同实施。经过5年多的努力,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为长株潭地区水土污染治理、应急水源地确定、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2.成果简介

(1)水土污染调查成果直接支撑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整治。长株潭城市群地下水污染总面积1641.97km2(图1),分为单、双和多元素污染区。单元素污染区总面积615.38km2,双元素污染区总面积397.57km2,多元素污染区总面积 629.02km2。长株潭城市群土壌污染分为工业、生活污染区和矿山污染区3类。工业、生活污染区位于株洲县城一株洲市一湘潭市一长沙市一望城县的湘江沿岸(图2),呈近北北西向不规则带状展布,长约100km,总面积达2392km2。矿山污染区包括3块,总面积达325km2,包括湘潭九龙桥锰矿一杨家桥煤矿区、湘潭鹤岭锰矿区和宁乡灰山港一煤炭坝煤矿区。

(2)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防灾减灾。长株潭城市群岩溶塌陷共57 处(图3),发生的区域多为覆盖型岩溶区,少量为浅埋藏型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为五大区域:湘潭市区灰砾岩岩溶塌陷区、株洲城区岩溶塌陷区、岳麓至煤炭坝矿区岩溶塌陷区、长沙城区地面塌陷区和湘中石山区岩溶塌陷区。

岩溶塌陷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灾害点多分布在冲沟、岩溶洼地、山前坡缓地带和河流冲积阶地。可溶岩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发生的必要空间条件。区内岩溶塌陷主要发育于石灰岩(P2«)、白云质灰岩(C2W和灰质砾岩(K^)中,灰岩夹泥灰岩(D2q)及灰岩(Pm)次之。

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宁乡大成桥福泉小学、长沙莲花镇军营村岩溶塌陷应急处置及煤炭坝镇措树村、楠竹山村等地居民搬迁选址工作。在地面塌陷严重区进行了宁乡县大成桥乡福泉小学地面塌陷应急调查、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军营村岩溶塌陷应急调查与勘查,提出了应急处理方案和防治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

(3)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勘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开展了长沙市、湘潭市一株洲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勘查工作,进一步核定水源地边界条件,圈定19处应急(后备)水源地(图4 ),并对地下水资源作出了评价。应急(后备)水源地水质优良,可采资源量达62.9万m3/d,保障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的供水安全。

3.成果意义

(1 )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为城市发展规划、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2)水土污染和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及耕地红线的划定提供基础依据。

(3 )应急(后备)地下水源地的圈定、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水资源,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服务于“两型社 会”建设。

(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徐定芳 范毅何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