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飞云江小流域地灾调查评价努力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张泰丽 武 玲
发布时间:2015-04-13
“浙江飞云江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是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评价与综合集成”计划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是由中国地调局监测院组织实施,中国地调局南京中心承担的项目。
目前,“浙江飞云江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已经完成1∶2000的工程地质剖面2平方米。1∶50000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测量232平方千米,调查工程地质点157处,地质灾害点57处,工程地质点采取土样2组。完成文成县龙溪流域及文成县城周边地区1∶10000工程地质调查40平方千米,调查斜坡点138处,灾害点19处。
该项目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是开展了1∶2000的工程地质剖面测量,初步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项目选择了眠牛山西侧、山茶花村—南坑村、西垟村—毛山底村等3处出露地层较完全的地段开展了1∶2000地质剖面测量,初步划分了七大工程地质岩组,13个亚区,确定了填图单位,不仅为项目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地质灾害调查早期识别指明了方向。
二是基本查明文成县图幅内飞云江北部区域各地质单元的工程特性及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并抓住区域内孕灾的典型特征,编制了专门工程地质图。根据地面调查及地质灾害规律性研究发现岩体风化程度是影响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本项目在专门工程地质图的编制中,在岩组划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层的风化程度、岩土结构等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以表示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并且调查发现境内由于珊溪水库诱发数千次地震,最大震级为4.5级,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发生数次地质灾害,编制地震地质图作为镶图。
三是项目通过对文成县龙溪流域及县城周边斜坡开展了专门工程地质调查,探索研究了适合东南沿海地区斜坡调查的技术方法及稳定性判别的标准。
中国地调局2014年部署开展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主要目的为引领示范作用,斜坡的调查需要探索研究。项目组对文成县龙溪流域及县城周边斜坡开展了1∶10000工程地质调查,共调查各类一级斜坡点138处。项目在充分考虑东南沿海地区斜坡植被覆盖率高、范围大,稳定程度差异明显的特点,提出斜坡纵横分段调查,通过分析斜坡中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长度的比例来判别斜坡的综合稳定性。对居民点屋后逐坡开展调查,并评估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的财产类型、人数及年龄结构等,图面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标示斜坡的稳定性。
四是基本查明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诱发因素,掌握了各类地质灾害的成灾规律及致灾机理,初步总结了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迹象。基于东南沿海地区常遭受台风暴雨袭击的特点,编制了东南沿海地区特色的滑崩流现状和潜在分布图。
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为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项目组紧紧围绕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编制了滑崩流现状和潜在分布图,图面标示了地质灾害点的类型、稳定性、诱发因素、斜坡结构和发生时间等,并在图面以面状箭头的形式表示台风的影响路径,同时标示了台风诱发的地质灾害及台风名称和过程降雨量等。区别于以往的以点单一表示灾害类型及规模、稳定性等,图面反映多项信息,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