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海试成功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发布时间:2015-03-10

摘要“海马”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1套大深度( 4500m)无人遥控潜水器(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主要功能是进行海底探测、取样以及其他水下作业,于2014年2月至4月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海马”号的研发和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继“蛟龙号”后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1.项目概况

作业型深海潜水器是海洋地质调查 和资源开发利用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海洋资源勘 探开发,甚至海洋权益维护的能力和科 技水平。为提高我国的海洋装备技术水 平和参与国际海洋竞争的能力,国家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于2008年启动了 “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重点项目。该 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实用化的作业型 4500m无人遥控潜水器。受科技部委托,国土资源部开展“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 统”项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 并牵头实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 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 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组成一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精英团队, 共同协作完成了该项目。

2.成果简介

2.1 海马”号4500m R0V简介

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的主要装备是“海马”号4500m无人遥控潜水器(以下简称“海马”号X图1)。“海马”号装备有水下摄像/照相系统、声呐、作业 工具、多功能机械手以及可更换、不同 功能的水下作业底盘,还具有辅助海底 观测网布放维护的功能。“海马”号为无人、有缆系统,不同于载人潜水器,通过胳带缆与水面母船连接。胳带缆担负 着传输动力和信息的功能,母船上的操 作人员通过胳带缆遥控操纵“海马”号 及其机械手、配套的作业工具,通过安 装在“海马”号上的摄像机实时观察海底状况,从而实现水下作业。无人有缆 系统使得“海马”号具有作业能力强、作业时间不受动力限制、无人员风险等优 点,因而成为水下作业尤其是深海作业 重要的装备,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工作水深和规模最大的ROV系统。

2.2“海马”号研发及海试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核心技 术受控国外、国内技术产业配套能力弱 等不利因素,全面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 控潜水器设计和研制、系统集成和联调、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控制和监测、远程 高压电力传输与分配、长距离信息传输、 在线绝缘检测、大深度水下液压动力源、 推进与控制、大深度浮力材料制造、多 功能作业机械手设计制造、大负荷升沉补偿、大深度潜水器考核试验等多项核 心技术,实现了项目的总体目标,使“海马”号ROV整套装备的国产化率达到 90%,为我国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国产化 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海马”号先后完成了17次

海上试验下潜任务,3次到达南海中央海盆最深处 4502m水深的海底进行作 业试验。按照海试大纲要 求,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于2014年4月15日至22日安排“海马”号验收试验航 次(图2)。这次试验的主 要任务是在4500m深海区对 “海马”号ROV与升降装置 进行联合作业试验,重点 检验“海马”号ROV与升 降装置的最大作业水深,以及ROV在4500m水深下的定向、定高、定深航行能 力,高精度水声定位能力、观测、通讯能力、海底作 业能力和浮力材料性能等。

海试结果表明,“海马”号ROV具有 优良的深海作业能力,达到了在4500米 级深海海底作业的各项技术性能设计要 求和国外同类ROV的技术水平,通过了 863计划组织的海上验收。

3.成果意义

本项目以国土资源部为组织实施部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实施单位、 海洋六号综合科学考查船为作业母船, 成功地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海马”号立足自主研发,开展国产化技术研究,国产 化率达到90%,攻克海洋技术装备相关配套水平低的难点,在我国大深度无人 遥控潜水器领域实现自主研发装备“零” 的突破,为我国形成4500米级深海作业 能力奠定了基础,也是我国海洋技术领 域继“蛟龙号”之后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对我国深海大型ROV技术的工程化和产 业化将起到示范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陶军陈宗恒吴庐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