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湖南武冈岩新发现岩溶大泉15处,地下河2条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 作者:苏春田 发布时间:2015-02-11
    近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承担的《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湖南邓家铺幅、稠树塘幅)》圆满完成2014年度野外调查工作,取得丰富成果。

    一是完成1:5万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917平方公里,野外定点描述1084张,调查岩溶大泉59处,地下河48条。相较于1:20万调查,新增调查点807点,新发现岩溶大泉15处,新增地下河2处,修正地下河12条,提高了工作精度。

    二是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资水构成了本区地下水最低排泄基准面,两侧地下水以地下河的形式排泄补给地表河流。通过地质剖面的测量,区内碳酸盐岩自上泥盆系至下三叠系连续沉积,为地下河、岩溶泉的发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分析了地下河、岩溶泉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地下河发育大部分受构造、岩性及区内水文网络条件的控制,地下河沿碳酸盐岩与弱碳酸盐岩或碎屑岩接触面发育,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地下河沿南北走向断层发育以及沿向斜、背斜发育;泉水多沿地层接触带或受断层影响控制而发育。

    四是完成干旱缺水地区靶区调查、地球物理探测以及水文地质钻探,调查干旱缺水村屯35个,缺水人口近40000人,圈定了晏田-水浸坪以及双牌干旱缺水带。进行地球物理探测测点总数2985点,剖面总长度29230米,确定井位15处,施工钻孔10处 ,成井9处,涌水总量近1000吨/天,解决干旱缺水人口近10000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是查明了工作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工作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以引水、抽水、蓄水、利用地下水出口修建水库为主。
五是查明了工作区内环境地质问题,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为干旱、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干旱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西北部和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5%左右、地下水污染以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