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中国陆域航磁—地质构造系列图件面世

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达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飞飞 发布时间:2015-02-02
  1月24日,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的《中国陆域航磁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项目在北京顺利通过成果验收,并获优秀。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滕吉文、王成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彭苏萍,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工刘士毅和邱海峻等国内地质地球物理界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成果验收会上对该项目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编制了系列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图件,并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我国陆域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其结论观点对我国基础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地球物理调查”计划项目。项目组历经4年的时间,在全国航空磁测资料的编图、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首次编制我国陆域1:100万航磁图和系列换算图,填补了我国航磁系列编图的空白;新编我国陆域断裂及岩浆岩分布图、磁性基底深度图、区域构造图、基底岩相构造图、结晶地块分布图、磁性块体结构图等系列地质构造研究图件;分构造区列出各类岩石的磁性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地区同类岩石磁性的共性特征;详细分析研究了我国1:100万航磁图中出现的各类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开创性地利用航磁成果构建了我国陆域断裂构造格架,新发现或再次证实断裂构造182条;圈出隐伏和半隐伏岩浆岩体,其中隐伏岩浆岩3401处,确定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类型;划分了区域构造单元,厘定了一些构造单元边界;明确了基底岩相构造特征,评价了基底稳定性;确定了沉积盆地、沉积坳陷区的范围和深度,为油气前景评价提供了依据;探讨了深部磁性结构及磁性层厚度特征,对我国陆域深部结构提出了新看法;基于我国陆域磁性基底结构特征,对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北天山与南天山断裂的关系、藏东—西南三江构造格架、康滇南北向构造分布范围、扬子陆块区界线、华北陆块区界线、塔里木陆块区的东部界线、昌都地块与羌塘地块范围等重要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区域航磁—地质构造编图、数据处理技术、解释方法与地质构造认识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将最新最全的航磁资料通过先进技术进行了集成和综合处理,从航磁的角度为地球科学界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中国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灾等大框架性问题的工作蓝图,非常有意义。如能进一步分区域和专题进行更细致的工作,将对地质构造研究、矿产及油气资源勘探等起到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总工熊盛青介绍,研究成果将尽快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与公众见面。目前,项目成果之一《中国陆域磁性基底深度图》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