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早石炭世构造演化新认识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4-11-14
  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科研人员提出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地区早石炭世埃达克质岩墙岩石组合明显不同于西准噶尔南部晚石炭世岩石组合,认为与其北部的斋桑洋低角度板片俯冲作用有关。低角度板片俯冲形成埃达克岩成因机制应引起重视。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出露有晚古生代的中基性岩墙。前人的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岩墙不仅由辉绿质和低Mg闪长质岩墙组成,还有高镁闪长质和富Nb质岩墙组成,同时还伴生有A-型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等高温岩浆。这些特殊岩石组合可能与西准噶尔晚石炭-早二叠纪的洋脊俯冲作用有关(Yin et al., 2010 Gondwana Research; Yin et al., 2013 Lithos)。

  目前,西准噶尔北部地区的岩墙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尹继元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西准噶尔北部萨吾尔地区闪长质岩墙研究发现,这些岩墙形成于早石碳世(334 Ma),具有高的SiO2 (55.5-61.8 %),Al2O3 (14.5-16.3 %),Sr (468-1005 ppm)和高的Sr/Y (34-74) 比值,低的Y (10.1-14.1 ppm) 和Yb(0.93-1.39 ppm)含量,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其形成时限略早于该地区的I型花岗岩(332-321 Ma)。其岩石组合明显不同于西准噶尔南部晚石炭世岩石组合。这些早石炭世埃达克质岩墙可能与北部的斋桑洋低角度板片俯冲作用有关(图1),随着俯冲板片变冷,回到正常的俯冲角度,产生了与俯冲相关的I-型花岗岩(图1)。这些研究表明,西准噶尔北部和南部岩墙在岩石组合,形成时限,形成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受不同构造体系控制。上述研究对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成果已经发表《Gondwana Research》杂志上。

  埃达克岩是Defant 和Drummond 提出的, 有多种成因机制被提出:如洋脊俯冲、板片断裂、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和玄武质岩浆底侵等。这些机制都需要软流圈地幔的参与,和提供大量热流,促使洋壳或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但对于极少的低角度板片俯冲形成埃达克质岩石并没有引起重视。

  文章下载,请点击该地址http://dx.doi.org/10.1016/j.gr.2014.01.016.


图1、西准噶尔北部早石炭世低角度俯冲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