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乌蒙山区(四川)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洛哈镇布置的首个“探采结合孔”成功出水,日出水量逾320立方米,可解决当地居民及学校2000余人饮水困难及3000头牲畜用水。
该项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中心承担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计划通过开展乌蒙山四川扶贫片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查明地下水系统特征、赋存与运移规律、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对区域生态产业的影响,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区划,实施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立乌蒙山四川片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为乌蒙山四川片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洛哈镇地处喜德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2公里,区内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地貌变化多样。从喜德县城至洛哈镇仅一条简易的季节性公路相连,雨季时道路常因强降水引发的洪灾和泥石流冲毁,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区内出露地层为白垩系雷打树组,岩性以泥岩为主,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长期以来,洛哈村的居民主要饮用水来源于深山沟水,水量水质难以有效保证,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村民用水非常困难,以取用附近混浊河水作为生活用水。
项目组了解该镇水情后,在全面分析该区地质和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物探解译成果,寻找蓄水构造富水靶区后准确定孔,精心施工,首个钻孔成功出水。该“探采结合孔”的成功出水不仅为当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参数,而且有效解决了该镇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据悉,项目组在工作区域内共部署了4个“探采结合孔”,其余3个孔正在按计划施工中。
出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