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至14日,第十九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旅游洞穴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沂水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岩溶景观与洞穴探测、调查、研究、开发与保护,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洞穴地质遗迹调查规范、洞穴名词术语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玉池介绍,完善洞穴地质遗迹调查方法,是开展全国洞穴调查评价的基础。2012年开始,岩溶所、洞穴专业委员会开始进行“洞穴地质遗迹调查示范”工作,对我国不同区域重点岩溶洞穴和洞穴系统进行调查、探测和评价,至今已经调查洞穴150处,长度150千米,查明了洞穴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洞穴规模与空间形态。“洞穴名词术语词典”、“岩溶洞穴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规范”经多次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已基本完成。同时,积极开展岩溶与洞穴的科普宣传教育,开展中外联合第24次、第25次洞穴探险科考。开展形式多样的岩溶洞穴科普活动,“岩溶与洞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得到中国科协批准成立,这是中国地质学会首批组建的4个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之一,将有计划地开展岩溶洞穴科普活动。此外,在助力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成功申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岩溶所副所长、研究员蒋忠诚在题为《我国岩溶地调工作新形势和计划》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分析了岩溶地区地调工作的国家目标和社会重大需求,介绍了地调工作的新形势和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5个大会学术报告不仅交流了洞穴调查研究、开发与保护的成果和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洞穴科学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洞穴的探测与发现,而且有利于普及洞穴科学知识,提高我国洞穴旅游的开发水准,加强洞穴资源的保护。
本次会议由岩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龙冈旅游集团承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教学工作者,国内外探险爱好者,全国旅游洞穴开发与管理人员和特邀代表等约150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洞穴分会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