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月艰苦紧张的野外施工,水环中心怒江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已于近日全面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按照项目总体设计,项目组在19条泥石流沟88处监测点安装雨量、视频、泥水位、地声、次声等设备共计152台套,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项目实施期间正值怒江主汛期,工作区降雨量偏多,各泥石流沟水位涨幅偏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涉水施工存在很大风险。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变化莫测的天气条件,项目组按照野外施工各项要求,制定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实施方案,保证了高效、安全施工,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是积极调配人力物力,野外施工进度有序。今年怒江流域地质灾害处于高发期,已经发生多起造成严重伤亡的地质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形势异常严峻,水环中心审时度势,及时抽调各方面专业人员奔赴一线,推进项目实施。野外工作组由14人组成,分四个组开展,分别为地质调查选点组、基础施工组、设备安装调试一组、设备安装调试二组,各组专业技能互为补充,安装施工次序井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合理利用小气候特征,向时间要效率。怒江流域地形山高坡陡,交通条件差,小气候特征明显,天气多变,施工安装过程中经常遭遇阵雨袭击。项目组在施工工期的压力下,坚持小雨正常施工,中雨进车躲避,与天气打“游击”,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三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保证项目质量。本次野外施工的最大特色为基础施工工艺的改进,通过对地基基础进行标准化施工,提高了基础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为监测设备的安装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安装整体效果非常出色。设备安装与调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所安装设备运转正常。另外,在规范野外施工与安装的同时,项目组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时做好野外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填写施工与安装记录表格,编制监测预警平面布置图,提高了技术服务支撑水平。
下一步项目将进入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联合调试阶段,针对各泥石流沟特征提出监测预警方案,圆满提交项目成果。

怒江泥石流监测野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