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找矿谱新曲
——甘肃白银厂四方风险勘查工作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新玉 吴岗 王锋
发布时间:2014-08-18
白银厂,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矿,曾经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业绩。然而由于多年高强度的开采,资源几近枯竭。在近年来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的大潮中,白银厂又迎来了新的契机:2013年启动白银厂四方风险勘查项目,目前,找矿获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近日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曾创造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业绩
在白银市采访,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这个日子:1956年12月31日。这天,白银凤凰山区一声巨响。爆炸后的蘑菇云散去,一座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开始破土。
白银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矿田内共发现折腰山、火焰山、小铁山、铜厂沟、四个圈5个矿床,累计查明铜、铅、锌资源储量240余万吨。丰富的资源为白银市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在中国经济建设最需要资源支撑的情况下,白银厂曾经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
白银人不会忘记,1960年4月,白银厂炼出第一炉铜,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矿奇迹般屹立在中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随后白银厂以年产铜3.2万吨的优异成绩成为特大型中央企业。1977年该厂铜产量达到4.8619万吨,占全国铜产量的40%,达到历史最高峰。不仅如此,白银厂还独创了国内唯一具有自主产权的“白银炼铜法”和“白银熔池富氧炼铜”新工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
白银厂的建立谱写了白银人艰苦奋斗的辉煌篇章,很快,在中国西部茫茫戈壁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白银市。
然而,计划经济时期的高速开采,加速了资源的枯竭。1984年6月,白银厂露天矿一号采场闭坑。1988年4月,二号采场闭坑,另外几家采场也相继闭坑或资源接近枯竭。后来,白银厂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资源重度危机矿山。2013年白银市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
矿区外围、深部找矿始终没有间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银厂自建成投产以来,矿区外围和深部找矿工作始终没有间断,40余年间累计钻探工作量达到30余万米,但只找到4个小型矿床,资源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矿山开发需要。
为破解白银厂找矿难题,2008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了“科研先行,找矿跟进”的思路,2009年-2010年安排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对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开展了科学研究及成矿预测工作,确立了成矿预测标志,圈定了9个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在白银厂深部500米以下见到工业矿体,推断深部存在“第二赋矿空间”,拉开了白银厂找矿的序幕。
2010年6月4日,甘肃省有色地勘局与白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3月~2012年底,白银公司委托白银矿产勘查院开展了三个阶段的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共投入资金7046万元,在矿田深部布孔30个,钻探28292.92米,其中26个钻孔见到了工业矿体,见矿率87%。此次勘探共圈定金矿体5条,金平均品位6.67克/吨,新增金金属量5.8吨,伴生银4.2吨。
2012年5月~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先后安排了白银厂深部铜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及外围密集区战略性勘查、郝泉沟金矿接替资源勘查等老矿山找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也配套实施了白银厂外围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这些项目丰富和发展了白银厂深部及外围的找矿理论和认识。也正是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白银矿产勘查院编制了《甘肃省白银市地质找矿突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对白银地区今后三年的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也由此拉开了白银厂四方风险勘查项目的大幕。
2013年,白银厂四方风险勘查项目启动,3年投资3亿元,目标是提交铜铅锌资源量50万吨、金资源量10吨。
2013年4月24日,是白银人需要记住的日子。
这天,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攻坚战正式拉开大幕。启动仪式上,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白银市政府、白银公司、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四方签订了《白银厂风险勘查合作合同》,约定在白银市辖区范围内白银公司拥有的探矿权、白银市城投公司拥有的探矿权、白银公司采矿权深部空白区及白银市辖区内矿业权空白区进行风险勘查工作。按照协议,四方合作为期3年,合作期内投资总金额为3亿元。其中,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投资1.35亿元,占45%;白银市政府投资0.45亿元,占15%;白银公司投资0.9亿元,占30%;甘肃省有色地勘局投资0.3亿元,占10%。
2013年6月27日,四方就2013年度实施的《甘肃省白银市白银矿田深部及外围铜多金属矿普查》、《甘肃省白银市郝泉沟及外围金铜矿普查》、《甘肃省白银市了高山金铜铅锌矿普查》、《甘肃省白银市罗家大庄-银硐沟一带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普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硝沟坪一带石盐矿普查》等5个子项目签订了勘查合作合同,总金额1亿元,以期通过找矿攻坚战,实现白银厂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2014年4月29日,由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中心、白银市国土资源局、白银公司、省有色地勘局共同组织的专家组,深入勘查单位——省有色地勘局白银矿产勘查院,对白银厂风险勘查中3个子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和测评,专家组一致认为,勘查单位按照设计开展了工作,完成了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意予以验收。
铜铅锌金找矿取得显著成效
四方合作找矿一年多,目前已经在3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铜铅锌找矿:新发现了四方山铜多金属矿床,圈定主矿体1条,控制长800米,厚8.83米,初步估算铜铅锌资源量51.93万吨。矿体向西、向深部的边界未控制,仍有很大找矿潜力,预计矿床规模可达大型。火焰山矿区控制主矿体长1200米,新增铜金属量1.61万吨。郝泉沟外围白马洼测区深部通过钻探工程发现了两条铅锌矿体,矿体断续长400米,厚0.62米~4.55米。
——金矿找矿:郝泉沟金矿深部见到多条工业矿体。2013年施工的15个钻孔中,有12个见矿,见矿率80%。共圈定金矿体5条,厚1.3米-2.1米,新增金资源量10.23吨。在郝泉沟金矿西部的九车间一带新发现13、14号2条金矿体,其中13号矿体断续长600米,水平厚度1.4米-2.5米,为进一步扩大资源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望达到大型规模。
——科学研究:重新厘定了含矿地层的年代——通过同位素定年研究,证实了含矿地层形成于奥陶纪。这对于分布于祁连造山带长达1100公里的奥陶系火山岩系中寻找同类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了白银厂铜铅锌矿和金矿的分布规律。前者主分布于矿田北部,与火山岩系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后者主要分布于矿田南部,与深大断裂及后期侵入的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这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思路;
总结了白银厂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四位一体的找矿预测标志,通过资料对比分析,认为中矿带找矿前景最大,北矿带矿体埋深最大,这为下步探矿工程布置指明了方向;
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白银厂的有效找矿方法组合,根据找矿预测标志圈定成矿有利区,物探按照“两高两低”(高重力、高极化、低电阻,低磁化)原则进一步确定工程位置,提高了找矿命中率(也正是有了以上成果,2013年7月白银厂及外围铜多金属矿田及外围被列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白银——这颗高原荒漠中的明珠,经历了创业的艰难、发展的辉煌和资源枯竭的阵痛,如今,在找矿突破行动中再次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