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需要改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亚川
发布时间:2014-06-05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样的阐述,无疑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角度,再次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矿产资源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少,大宗、支柱性矿产不足,且禀赋差,贫矿多、共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这样的情况无法改变,但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新工艺,就能逐步形成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模式,让现有资源“就地增值”,从而走出一条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之路。
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在提高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水平、盘活鲕状赤铁矿呆置资源、合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多金属有色金属共生矿、综合回收与高效利用“三稀”资源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盘活了以鲕状赤铁矿、低品位铝土矿为代表的重要呆置资源,为攀钢集团、中铝集团、金川集团、重钢集团、龙蟒集团、凉山矿业、里伍铜业等企业的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13年刚完成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鲕状赤铁矿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效低成本降磷脱硅提铁工艺和无毒无害降磷脱硅新药剂,解决了我国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降磷提铁难、工艺成本高、回收率低及设备缺乏等问题,达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
近几年,我们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持续的探索创新和成果转化,在选冶技术、共伴生矿回收、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些低品位、难选冶的资源得以利用,科研成果得到了矿山企业的广泛应用。
比如:我们采用无氰无铬工艺新技术让四川白玉呷村铜铅锌共生矿生产过程清洁高效,有利于环境保护,达到了清洁分离的目的。成功解决了从白银老尾矿(废石)中获得合格铜精矿的技术难题,有效减少了尾矿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释放了一个价值数百万吨的大型铜矿资源。
再比如:我们针对川南地区丰富的煤系硫铁矿资源开发出一套煤系硫铁矿清洁生产技术,使硫的回收率达到95.5%;以选硫尾矿作为原料,生产出达到国标质量要求的烧结多孔砖、烧结装饰砖和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同时,选矿尾水可以全部循环利用,实现了全流程无废排放。该项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煤矿资源的全面综合利用,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目的,具有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示范意义。
对于矿业企业而言,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是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的治本之策。应该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个结合、交叉点,其工艺、装备等技术的研发,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大应用的爆发期。
当前,我们必须继续加强新工艺新技术在现有矿山企业的推广使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强研究深部矿的选矿工艺技术、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产开发技术;加强新材料研发,提高资源价值;加强矿产开发“三废”治理技术研究,推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