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十分重视地质环境保护,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依靠优美的地质自然景观,该县成功申报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为栾川景区一景。曾宪平 摄
有“中国钼都”之称的河南省栾川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钼、钨、铅、锌、大理石等50多种,尤以钼矿储量最大,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近年来栾川县摒弃乱采滥挖的老路,坚定地走上节约集约、科技兴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取得明显成效:矿业开发年年有新收获,依托地质资源发展起来的地质旅游事业得到发展,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再也不能粗放发展了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概括了栾川县的地貌轮廓。
由于大山阻隔,当地长期交通不便、通讯滞后,人们把致富的希望全系在矿业开发上。曾几何时,当地 “有水快流、强力开发”,全县采矿坑口、小选厂5000多个,从业人员2.78万人。在2005年以来开展的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大潮中,栾川县累计关停采矿坑口2000余个,取缔小选厂、小碾子3000余个,依法处理违法办矿百余人,使全县矿业秩序基本纳入依法办矿、健康有序、科技兴业的轨道。
活生生的事实、一次次矿业秩序整顿的艰难经历,使栾川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振兴矿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彻底摒弃乱采滥挖的老路,再也不能延续昔日的粗放开发、浪费资源的老路了。
打造矿业航母
栾川人在如何办矿上,作出了新的抉择——
规划引导 ,科学调控。栾川县高标准编制2008~2015年全县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规划中对矿山进入门槛、最低服务年限以及如何提高资源回收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规定钼矿开采的小型规模不得低于10万吨、中型不得低于30万吨、大型不得低于100万吨,并首次对每年矿产开采总量提出了控制目标,强化矿产品的深细加工和综合利用,力求将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落到实处。此外,从本县实际出发,规划对矿产资源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对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分别提出了明确界定。
资源整合,促进矿产开发规模化集约化。针对全县一度存在的矿山规模小、布局不合理、采选不协调的情况,按照省部要求,栾川县横下一条心,强力推动全面资源整合工作。首先对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三大钼矿区周边的20多个采坑口进行了整合,使栾川县首次实现了三大钼矿区的露天开采。整合中,他们坚持“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采取有偿转让、作价入股、破产重组、到期注销等方式推进工作,促成了洛钼集团对三强矿业、九扬矿业、大东坡矿业的控股经营,结束了三道庄矿区多年来存在的“上露采、下地采”的历史;对鑫川矿业公司周边的24个矿业权、周边的60余处坑口整合后,该公司投入地勘资金5000万元,探获铅锌钼资源储量30万吨;对25个萤石采矿权整合后,使原有采矿储量5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30万吨。
如今,通过强有力的资源整合,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洛钼集团、龙宇公司为首的钼业“航母”,以鑫川公司、金山公司为首的铅锌“航母”,以金兴公司、潭头金矿为首的黄金“航母”,以丰瑞公司为首的萤石“航母”。一些矿山的规模从此变大了,全县在规模化集约经营方面迈出了大的步伐。
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栾川地区钼矿伴生矿产较多,难选冶。面对这一情况,该县各级领导和矿山企业十分重视开展科技攻关。洛钼集团是栾川县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科研部门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白钨回收率达到了72%,回收能力达到日产3万吨,当年创效益2亿元。该公司还引进浮选柱选钼新技术,使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86.46%,精矿品位由原来的46%提高到51%,矿山年增效益上亿元。此外,该矿还通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尾矿浓密技术,实现前浓缩回水再利用,回水利用达到95%,年减少污水排放356万吨。龙宇钼业公司通过开展水系统保温节能改造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全公司的电耗量,而且已连续3年达到废水、废气的零排放。中天公司牛心垛金铅锌矿,重视残矿回收开采,公司每年可多回收矿产1.6万吨,增收437万元。
走上绿色发展路
在发展中,栾川县认识到,矿产开发固然是条致富之路,而利用县内众多的青山绿水开展地质旅游,其经济和社会意义并不亚于开发一处大金矿。于是,近年来县地矿局一手抓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一手抓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
他们着重抓了三项工作:一是要求全县241个采矿权人,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环保欠账,“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对今后出现的问题,则及时予以治理。二是在全县实行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目前全县矿山企业交纳保证金已近千万元,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了资金来源。三是抓好重点,做到以点代面。洛钼公司是该县的一个位居世界矿业前30位的龙头企业,也是当地唯一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洛钼公司十分重视采矿废弃区的治理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他们在采矿废弃区建起了矿山地质公园。2012年该公司的矿山成为国土资源部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在榜样的带动下,全县矿山企业形成了主动种花种树、适时进行矿山复垦的局面。
同时,对县内非矿产开发区,栾川县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治理,大力推进地质公园建设。栾川县成功申报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依靠优美的地质自然景观,这里的旅游事业一年比一年红火。截止2013年底,该区的年游客人数已达879万,总收入达37亿元。
如今,栾川矿业告别了粗放开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正矫健地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全县矿业权人已由当年的近千个减少到241个,尤其是随着全县矿山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化的实施,全县已出现四个被称为矿山“航母”的4大矿业公司;洛钼集团三道庄钼矿、中天矿业牛心垛涧沟金铅锌矿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矿山企业资源“三率”利用水平普遍明显提高;地质公园建设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采访期间,县地质矿产局局长魏敏强告诉记者:“客观地讲,栾川在矿产勘查开发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的绿色矿业之路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