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省内找矿,特别是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 在前人定论为无矿区地带,找到特大型铜金铅锌多金属矿 要在“熟地”找出大矿来,要有耐心、恒心、开创心
进入新世纪,安徽矿业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基地在地勘队伍找矿成果的支撑下,焕发了第二春。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副局长王彪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第二、安徽省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铜陵有色的后备资源状况其实非常差。以企业的生产能力计,其资源的自给率始终在10%以下。更不乐观的是,除其现在的主力矿山外,其余矿山均进入生产晚期,未来,铜陵有色资源自给率很可能进一步降低,甚至有沦为纯加工企业的危险。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加强省内找矿,特别是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
站位高 谋长远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站在企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始终没有放弃对老矿山深部和周边找矿地探索,并于2010年在前人定论为无矿区的铜陵矿集区的东部南陵县姚家岭地区,找到一特大型铜金铅锌多金属矿,提交333类铜铅锌资源量155.48万吨,共生金矿32.5吨、共生银382吨,另有伴生金17.3吨、伴生银474吨。矿业权配置给铜陵有色后,企业继续投入资金将勘查程度提升到勘探阶段后发现,铜铅锌资源量不降反升,在原有基础再增加铜铅锌资源量70万吨。
“在池州,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找矿成果,建于上世纪的年产仅3万吨的锌冶炼厂起死回生。”王彪说:“现在,铜陵有色已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这一冶炼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10万吨。预计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地方贡献30亿元的税收。”
围绕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要,华东冶金局努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世纪交替到现在,除姚家岭特大型矿外,他们还找到青阳县高家塝钨矿、马鞍山白象山铁矿、铜陵县舒家店铜矿等10个大型矿床,共发现矿种25种,累计探明矿产储量:金金属量85吨、铜金属量4.83万吨、银1314吨、铁资源量2.6亿吨、铅锌金属量198.92万吨、锰4.86万吨、钨6.05万吨、硫铁矿139万吨、白云岩矿3亿吨、石灰石矿3.9亿吨、方解石矿345万立方米、石英岩、硅灰石及水泥配料用砂岩等计1.2亿吨。仅以现在处于低位的矿产品价格算,主要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也达到了3000亿元。
低投入却有高回报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提交了这么多成果,但华东冶金局的队伍规模却只有近5000人,财政每年拨付的事业费年均不到2亿元。从2000年到现在,财政累计拨付的事业费不到20亿元,但这支队伍却为政府准备了超过3000亿元的资源。从这一角度算,财政资金投入的产出比达到了1:150。
“如果算直接投入找矿的资金,我们的找矿效率更高。”王彪说,粗略估算姚家岭、高家塝、舒家店、白象山4个成果总投入只有2亿元,但矿产潜在价值却高达1900亿元。“这就是说,每投入1块钱,我们就能提供950元的回报。”
“熟地”找矿经
这些成绩是否说明在安徽找矿是件特别容易的事?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彪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姚家岭找矿突破为例进行了说明。
作为东部省,安徽的地质工作程度普遍较高,许多地区在经过几十年工作后,已经成为地质人员“翻过多遍的熟地了”。要想在这些“熟地”里再找出大矿来,既要有耐心、恒心、更要有开创心。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就是一块典型的“熟地”。在其东部南陵县姚家岭地区,普查找矿前后经历40余年,施工钻探工程数万米,但均无果而终。正因为这样,姚家岭也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找矿前景的无矿区。
但是,就是有人不信邪,这个人就是华东冶金局812地质队的总工程师蒋其胜。在反复研究矿区地质资料、总结前人找矿经验的基础上,他运用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依据该区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异常特征,并与江西冷水坑式大型斑岩型铅锌矿床类比,提出了在本区开展斑岩型铜铅锌矿普查找矿的新思路。他的这一创新思路得到了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并于2002年9月批准立项。2004年6月,这一完全隐伏在深部的“聚宝盆”终于露出了神秘的面纱:在400米到1000米间,赋存有厚大铅、锌、铜矿体。
这一成功找矿案例,既扩展了铜陵矿集区的找矿空间,也增添了该区的找矿种类。原来以铜为主的找矿方向,现在已向铅锌转移。
受这一找矿成果的鼓舞,现在,姚家岭地区又新上了十几个勘查项目,并陆续取得新的进展。
记者短评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程中,地勘单位的改革如何做到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又要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取得找矿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前准备资源。这是当前地勘单位改革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命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财政资金投入的产出比达到了1∶150的结论,或许给我们了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