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水殇
——就应急用水系统建设采访文冬光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赵 凡
发布时间:2014-04-28
● 极端气候事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干旱缺水;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水污染;越来越老化落后的城市供水设施威胁到饮水系统的安全性,是中国城市遭遇到的水问题。
● 地下水是应急水源的不二的选择。谁能圈出安全的水源地?地质调查和勘查队伍从来都是主力军。
●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水文地质调查,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加强地下应急水源地的勘查和建设。
“4月11日,在兰州各大超市,市民疯抢矿泉水”,此消息一出,人们在震惊之余,由对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发问,逐渐引申到对整个国家城市用水系统的发问。
造成本次水污染事件的祸根,是一家石化企业管道原油泄漏导致供水企业的自流沟被污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教研教授、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副会长张晓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事故“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张晓健的观点并不是独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质行业内一些专家的思考,在同一个基点上惊人的相似。他们认为,兰州水污染虽然是个案,但在城镇化高举进攻的背景下,同类问题被引发并被激化了,如果现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后果只能会更为严重。
4月15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文冬光研究员,他的结论是:必须尽快在全国建立健全的地下水应急供水机制。
城镇化快速推进显化了中国水安全问题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水状况,我们不在情况好的行列中,却也绝对不属于最糟糕的那一类。但是,近几十来中国社会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水问题凸显出来。水安全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
文冬光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城市遭遇到的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极端气候事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干旱缺水。2006年四川重庆等地干旱、2010年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大旱,2011年华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遭遇旱灾以及去年南方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严重旱情。这些由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旱灾,最大的特点就是覆盖面积大,影响人群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因此爆发饮水安全事件。
二是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环境事件造成水污染。这类事件所涉面积虽不大,但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影响恶劣且破坏力大。比如2005年吉林石化厂爆炸、2009年太湖蓝藻污染、2012年广西镉污染等,都在当地引发了严重的饮用水危机。
三是越来越老化落后的城市供水设施威胁到饮水系统的安全性。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大潮中,地下基础设施的落后被显化,很多设施无法满足突然膨胀需要,加上点多面广、蜂拥而起地下施工,城市的水安全问题面临严峻考验。
解决应急供水,地质工作应该而且从来都很有作为
相对于地表水而言,地下水存在于地下岩层中,具有一定的防污染和自净的能力,加上流动相对缓慢,水质、水温较稳定,将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开采到地下水,也不是所有的地下水都能够安全饮用,那么,谁能提供权威信息?在我们需要地下水的时候,谁能圈出安全的水源地? 文冬光说,地质调查和勘查队伍在这方面从来都是主力军。
这句话在多次应急找水行动实践中被证明是真理。21世纪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应急找水行动,为缺水地区广大群众“解渴”。自2003年起,为红层地区百姓找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合作,累计完成200多万眼水井,解决了800多万群众的饮水困难。2010年,为应对西南地区特大旱情,国土资源部集中调动10多个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地勘力量,成功打出2398眼水井,为500多万人提供安全饮水。2011年,华北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国土资源部再次组织相关地质调查和地勘力量,打出2200多眼应急水井,解决了2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成立以来,就主动积极地服务于城市应急供水。其中较经典的案例就是为首都北京系统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同时圈定了5个应急水源地。2004年,北京市利用这一成果,加大了应急水源地勘查力度,在怀柔、平谷、房山等地成功勘查并建立了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有效地保证了2008年奥运会成功召开的用水需求,也为首都的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样,广东这些年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应急地下水源勘查,成功打出了47眼示范水井。
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
兰州自来水危机事件让文冬光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由此生发出他的三点建议:
——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水文地质调查。目前我国水文地质调查的精度总体偏低,基本还停留在上世纪完成的1:20万的水文地质普查的水平上,地下水调查研究程度亟待提高。
——要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地下水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加强监测,才能充分洞察地下水水质、水量、水位等的变化,兰州水污染事件凸显了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要更加绷紧地下水安全问题这根弦。加强地下应急水源地的勘查和建设应成为国家任务。供水问题对于任何规模的城镇,都是不得了的大事,特别是单一地表水源供水的城市,要把应急水源地的勘查建设列入重要议程。将应急地下水源地的勘查评价纳入到社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中,有计划地开展应急地下水源工程的建设。
文冬光告诉记者,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