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7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北地区六个区调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通过提前阅读资料,认为这六个项目在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新疆1∶25万滴水泉、北塔山牧场两幅区调修测(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在阿尔曼泰山1:20万原划中泥盆世北塔山组中解体出晚奥陶世大柳沟组,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江孜尔库都克组中解体出中志留世白山包组;将库布苏南原划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厘定为中泥盆世北塔山组;新获得一批侵入体精确的锆石U-Pb测年数据,在阿尔曼泰山新厘定出奥陶纪、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对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及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双重填图,并在图面进行表达;详细调查研究了阿尔曼泰和卡拉麦里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时代,在基质组成和时代研究方面进展明显。认为阿尔曼泰蛇绿岩块记录的洋盆形成于中寒武世-早奥陶世,卡拉麦里蛇绿岩块记录的洋盆的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均为SSZ型蛇绿岩; 新发现铜矿化点3处、金矿化线索1处、铁矿化线索2处。
新疆1∶25万星星峡幅区调修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将原划奥陶纪明舒井群、志留纪斜山群,重新厘定为新太古-古元古代敦煌岩群,并划分为a、b两个岩组;从原划长城纪星星峡群解体出新太古-古元古代天湖岩群、蓟县纪卡瓦布拉克群及古元古代变质古侵入体--天湖片麻岩;将花牛山一带原划中-晚志留世公婆泉群重新厘定为晚泥盆世墩墩山群;查明了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并获得一批锆石U-Pb测年数据;将早古生代红柳河蛇绿混杂岩带划分为蛇绿混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带两部分,进一步厘定出四类非正式填图单位。新获得红柳河堆晶辉长岩425±22Ma的锆石U-Pb年龄;分析总结了中天山、北山各构造单元特征和构造事件序列。
新疆1∶5万苏巴什等五幅区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将原1:25万区调所划的布伦阔勒岩群解体为布伦阔勒岩群a岩组、长城纪甜水海岩群b岩组;在布伦阔勒岩群中填绘出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质岩石),认为是磁铁矿重要的赋矿岩石。在原划志留纪温泉沟组解体出长城纪甜水海岩群a岩组;将中晚志留世达坂沟群重新厘定为早志留世温泉沟组,新建了四个岩性段,新获得中酸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5±30Ma;在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中填绘出英云闪长岩体,获得锆石U-Pb年龄为23.8±2.3 Ma;新发现磁铁矿(化)点7处、铜矿(化)点3处、铅锌银矿(化)点1处、菱铁矿(化)点1处、钼矿化线索1处。
新疆西昆仑1:5万塔什库尔干等七幅区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根据岩石组合和古生物,将原划二叠系解体为晚石炭世恰提尔群和早中二叠世神仙湾组;将康西瓦断裂带南原划布伦阔勒岩群,划分为a、b两个岩组。3.在测区发现早中更新世的冰碛物,为西昆仑地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新的资料;对侵入岩进行了解体,新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数据,调查研究了康西瓦构造带的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对区域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新发现铜矿化点2处、铜铁矿化点1处、绿柱石矿化点1处。
青海1∶25万布伦台、大灶火两幅区调修测(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将前人划分的晚泥盆世牦牛山组解体划分出顶志留-早泥盆世契盖苏组;在大灶火沟地区解体出晚二叠世陆相火山岩地层。根据格涅茨虫Geinitzina sp.等中二叠世罗甸期化石,将原中二叠世马尔争组厘定为早-中二叠世树维门科组;在南昆仑蛇绿混杂岩带内填绘出一套较完整的蛇绿岩套组合和岛弧岩石组合,分别获得431.5±1.4、431.2±3、416±2Ma等锆石U-Pb年龄;在昆中断裂带北侧苏海图地区确认了高压变质带的存在,发现榴闪岩、榴辉岩带,并获得410.9±1.6Ma的锆石U-Pb年龄;细化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演化序列,探讨了岩浆演化过程,获得一批高精度同位素年龄数据,厘定出两个构造岩浆旋回;在昆仑岩浆弧发现晚寒武纪、早志留世、中-晚泥盆世、早三叠世四期辉绿岩墙群,分别获得491.7±3.7Ma、416.3±2.Ma、251.75±0.86Ma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新发现铁、铜、煤、石膏、玉石、砂金等矿化点6处,矿化线索5处,从地质构造演化角度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了主要控矿因素。
青海1∶5万木里等六幅区调(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测区南部巴龙贡噶尔组中新解体出大面积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定名为龙门片岩,在前人划分的青白口纪龚岔群中解体出一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变质碎屑岩组合;获得一批精确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数据,为该区岩浆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基本查明了木里地区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初步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成生地质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窑街组泥岩、页岩为较好的烃源岩,木里洼陷和错尕尔当洼陷是有利的生、排烃区,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段;新发现砂岩型铜矿化点3处,金矿化点1处,铜镍矿化线索2处,铜矿化点4处,钨矿化线索1处,铁矿化线索1处。
上述重要成果和认识,为西北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后续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成果评审汇报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