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家咀钻孔抽水试验现场,乡亲们在排队挑水
▼水文地质专家们在陇东开展野外论证
● 水的问题不解决,陇东地区的发展就难以为继
● 经试验和计算,陇东地区地下水开发潜力可观
● 深层地下水耗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 必须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
“2011年初,为了给极度缺水的华池县拉水,庆阳市各区、县都调配车辆前来支援,就是那次,两位拉水车司机不幸因车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仅仅3年,长期困扰华池县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短缺难题就有了全面解决的希望。这完全要感谢鄂尔多斯盆地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示范井项目啊!”说起这几年的变化,站在“华池县地下水勘查Q8示范井纪念碑”旁边的华池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山东显得有些激动,“地质科技工作者这些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我们这里深层的白垩系地层有着很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陇东地区地下并非只有苦咸水。”
1 谁来治疗缺水顽疾
作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陇东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陇东地处黄土高原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塬——董志塬就位于此地。
1月23日,是农历的小年,记者跟随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专家从兰州市出发,辗转500多公里,向甘肃能源基地重镇和革命老区庆阳市进发。
翻越六盘山,在董志塬的塬、梁、峁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磕头机”在忙碌,展示着石油工业给这里带来的勃勃生机。然而,记者知道,这生机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还有水资源的危机。
黄土高原本就是个缺水的地方,华池县的水资源更是严重匮乏。华池县水务局局长徐向明告诉记者,华池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60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9.4%,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受长庆油田南梁采油区影响,这里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40~60米,南梁镇的3000多居民只能吃地窖里储存的水。
记者来到城壕乡,党委书记李武堂指着乡政府对面的干枯的河川告诉记者:“从1972年油田开采,城壕乡12个村67个村民小组的地下水就遭受了污染,其中有50个村民小组还住在塬上,一直闹水荒。村民用牲畜驮、用水车拉,为吃水用水还发生过打死打伤事件。有的村民不得不到4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买水,有的家庭把强壮劳力都投入到拉水买水上。有些地表水含油不但不能饮用,灌溉农田也出现土地板结和盐碱化。”
从城壕乡政府到定汉村的路上,车一上塬,看到的便是黄土飞扬、土地干裂的场景。路边稀稀拉拉的歪头小树,枝干皮掉,失去了生命。我们遇见的村民,有的开着三轮车,有的挑着水桶,都是到几公里外的塬下买水的。“要活下来,只好到沟里拉水、到远处花高价钱买水。买水的路程一年比一年长、价钱一年比一年贵。”村民李治斌无奈地说。
华池县有一个东沟水源地,实际上就是在一条河的下游筑起一座拦水坝截留河水。记者在这里看到,距水源地10多米远是一条公路与其并行,一些满载石油的车辆不时地从此经过。听说,这里时有翻车泄油事故发生,对水源地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这,偏偏是华池县城2万多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华池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白彦文对记者说:“春节马上到了,可上里塬、城壕、王咀子、元城、紫坊畔这5个乡却没水吃了,500多只羊都渴死了,老百姓过年都成问题。”
缺水,不仅绊住了陇东发展的脚步,而且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据相关部门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甘肃能源基地所在的庆阳市和平凉市东部,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缺水量将分别为1亿立方米、3.8亿立方米和7.8亿立方米。
2 地质专家开出良方
陇东地区地下并非只有苦咸水,而且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十分可观
说起陇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黎志恒显得很焦虑:“陇东地区是国家能源基地——蒙陕甘宁‘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陇东油区是长庆油田三大主力油区之一,平凉市华亭县、崇信县分别是甘肃省的煤炭工业基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国家15个重点矿区及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丰富的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今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甘肃经济总体布局中具有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地位,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水的问题不解决,陇东地区的发展就难以为继。好在,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为此,甘肃省人民政府把水资源问题列到了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现状,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启动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
黎志恒坦言:“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地段,陇东地区白垩系地层沉积颗粒细、分层明显、岩性胶结好,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差,含水层富水性弱,特别是这一地区的水质普遍较差,当初开展项目论证时就有不同意见。但是,面对陇东地区需水的迫切性,中国地质调查局经过反复组织专家论证和现场调研,最终确定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在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的精心组织下,确定由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承担实施。”
黎志恒说:“近两年来,我们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了查明资源总量、查找富水地段、解决人畜饮水3个层面的示范勘探,系统对地下水资源量及其赋存规律进行了勘查论证。大量研究成果最终表明,陇东地区地下含水层空间结构分别为碳酸盐岩溶含水层、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三大含水系统。经过钻孔抽水试验和反复计算,各类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7.32亿立方米,总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3.24亿立方米,开发潜力比较可观。”
在长庆桥水源地勘查示范井周围,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别墅建筑风格的崭新住宅。
长庆桥镇副镇长左文强这样描述:“以前这里是一片片沟壑,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实施后,通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于2012年建成了每户160平方米、450户住宅的长庆桥新村。因为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们马上还要扩建二期工程,设计为6层楼房。到时,分散在周边的480户村民都可实现整体搬迁。”
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科长张新民高兴地说:“长庆桥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但解决了当地人畜用水难题,更有望在长庆桥建设大型水源地。这对以苦咸水为主的陇东地区来说无疑是个创举。”
在华池县,通过在南梁镇实施一眼日出水量1680立方米的探采结合井,不仅解决了南梁镇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的饮水困难,还为推动南梁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每天可解决1万人用水的保障,为陇东北部缺水地区开辟了一条寻找地下水的新途径。
坐落在东沟水源地张湾村的华池县地下水勘查Q8示范井,实际抽水量每天1792立方米、最大出水量可达3000多立方米,通过并入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华池县城冬季地表水干枯后近2万人生活用水短缺的实际困难。
主持该项目的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总工程师赵成告诉记者:“在勘查研究和示范探采中,我们针对能源基地建设水资源短缺及严重缺水地区生活用水困难,开展了巴家咀、长庆桥等4个水源地示范性勘查和环县西部、镇原南川等3个典型缺水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采用合理的勘探技术和成井工艺,成功实施探采结合井10眼,直接解决了11.66万人的生活饮用水问题。特别是在巴家咀一带发现了每升含矿化度1克左右的可供饮用淡水,这是白垩系地下水赋存条件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改变了过去认为陇东地区地下只有苦咸水的认识。”
3 科学开采福泽后代
深层地下水开发要遵循“统筹规划、总量控制、适当规模、分散开采”的原则
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弥足珍贵的地下水资源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对此,黎志恒认为:“当务之急,要落实好4个问题,一要保护好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开发的水源地,二要维护好水源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三要制订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四要对下一步拟开发的水源地做进一步的勘查和评价。”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初步提出了“统筹规划、总量控制、适当规模、分散开采”的开发原则,从整个深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出发,以多年获得的补给量为开采资源量的底线,在富水性好的地段分散部署中、小型水源地,采用中、小型水源地分阶段、分区域的“间歇式”开采,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和地下水位的降低。
赵成认为,从长远来看,深层地下水的耗竭不仅可能影响到子孙后代,而且还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必须要加强深层地下水的勘查研究, 以达到科学规划部署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而陇东深层地下水含水层在300~850米之间,由于上部地层厚度大,结构紧密,经历了地质成岩作用的压密,地面下降量非常有限,加上上部含水层为泥岩、粉砂岩多层交替叠置的层状结构,开采降深不大时上部劣质水入渗量也很有限。所以,就陇东而言,白垩系含水层厚度大、储存量丰富,水质优良,单井出水量大,这对以苦咸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陇东来说,适度开采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赵成建议:“下一步首先要开展集中供水水源地示范勘查,以解决不同需水规模的工业园区集中供水的深层地下水开发方式,指导其他工业园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其次要进一步加大陇东西部、北部地区地下水找水勘探力度,以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再其次是开展深层地下水循环更新能力研究,评价深层地下水的保障程度。最后是结合水资源需求,制定当地水资源近、中、远期解决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