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中南地区圈定187个勘查部署建议区   

预测未来可形成33个开发基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谢新泉 彭桂梅 发布时间:2014-01-23
    近日通过专家评审的中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显示,项目组在中南地区圈定出898个找矿远景区,并根据全区内各地区的成矿条件和已有地质工作程度,提出了187个勘查部署建议区,预测未来可形成33个开发基地。
  该项目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之一,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在中南五省(区)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地调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历时5年,全面、系统地从成矿地质背景、重磁、化探、重砂、遥感、成矿规律、矿产预测、综合信息等8个方面对中南地区铁等20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和综合汇总,取得了丰硕成果。

  项目组根据中南地区具体地质构造条件和沉积地质特征,划分出109种沉积岩建造组合;根据火山地层建造、火山作用等特征,将中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岩省、5个火山构造岩浆岩带、18个火山构造岩浆岩亚带;以主造山期作为优势大地构造相,划分出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9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及3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提出了扬子板块与武夷云开造山系以萍乡—茶陵—郴州—贵港—凭祥一线为界的新认识。

  中南地区重磁场划分为9个异常区;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圈定岩体536个,其中隐伏岩体142个、半隐伏岩体222个、出露岩体172个;利用重、磁资料对扬子陆块细分、钦杭成矿带在中南地区的行迹、中南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作了探索性研究。在圈定钨、锡、钼、锑、铜、铅、锌、金、银等自然重砂异常3202处的基础上,划分37个自然重砂异常区(带)。运用遥感技术对18个矿种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及遥感矿产预测,圈定了235个遥感最小预测区。开发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信息服务需求。

  结合相关重砂、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成果信息,圈定了中南地区各单矿种(组)的找矿远景区898个;厘定了中南地区共涉及3个成矿省、20个Ⅲ级成矿带,并总结了各Ⅲ级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全区共圈定综合预测区587个,同时对各综合预测区内资源量、勘查程度等指标进行了统计。根据全区内各地区的成矿条件和已有地质工作程度,共圈定了187个勘查部署建议区,其中矿产远景调查区88个、调查评价区70个、勘查区29个,同时分别明确了各勘查部署建议区内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各勘查部署建议区的找矿工作部署建议。根据全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类型特点、已有矿山分布状况,预测未来可形成33个开发基地,为研究制定国家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