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西安中心能源地质领域2013年成果丰硕

来源:中国地调局西安中心 作者:魏建设 魏仙样 发布时间:2014-01-17
  为了认真总结2013年能源地质领域工作项目及其子项目成果,做好2014年工作部署。1月8日至10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召开了能源地质领域2013年原始资料检查与成果交流会,对涵盖油气和氦及伴生气两个领域的三个工作项目及下设的19个子项目进行了原始资料检查与成果交流。

  “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油气远景调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并获得一系列油气成果:①按新的中国地层典和国际年代地层表,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主要岩石地层单元的关系,明确了时代归属以及主要地层单元的接触关系,分区建立了石炭—二叠系标准地层柱,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②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研究认为,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为典型裂谷盆地,对油气地质条件有利;③额探2井二叠系暗色泥岩段发现5段气测异常,累计厚度达58米,气体含量最大达6.52毫升/克,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较高,最高达79.14%;希热哈达煤田钻井二叠系暗色泥岩中见到大量原油,并在居延海坳陷钻井中发现了一系列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常规油气信息;④在以往露头区烃源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煤田钻井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了石炭—二叠系多套厚度大、分布广、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I型为主,演化程度中等—高的良好烃源岩;白垩系亦发育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处于成熟阶段的良好烃源岩,指示了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

  “渭河盆地氦及伴生气资源远景评价与选区研究”项目取得以下成果:①渭河盆地具备氦气成藏基本条件,区内地热(石油)井氦含量之高,国内外少见,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②初步评价了氦等伴生气纵向组合与分布特征,明确了氦等伴生气成因类型:氦气以壳源为主,浅层(张家坡组)甲烷气以生物气为主,深部以高热演化煤型甲烷气为主;探索了氦气的弱源气藏成藏模式,明确了氦(甲烷伴生氦、水溶氦)和甲烷(生物气、煤型甲烷)两种矿产四种类型综合评价的工作思路;③探索了磁性岩体及氦等伴生气的物、化探调查方法,取得初步成果;④对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组成新认识,具有重要油气地质意义;⑤明确渭河盆地为一盐度不断变化的内陆湖泊,整体为一低盐度-半咸水沉积,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风成沉积体系等五种沉积体系类型。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在深化侏罗系油气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拓展三叠系油气新层位、探索氦气新领域”的工作思路,取得以下新进展:①明确了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和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发育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I-II型为主的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暗色泥岩,显示了良好的页岩油气和常规油气资源前景;②新区新层系开拓获得新进展,柴北缘周缘南祁连地区侏罗系—三叠系发育有机质丰度中等—高的暗色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③柴北缘全吉、团鱼山以及门源铁迈煤矿等地区解吸出气体样品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氦气,含量为0.21%-0.72%,大于0.1%的工业评价标准,显示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氦气资源潜力。

  与会专家对西安中心能源地质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建议,专家建议加强成果的宣传与成果转化工作,尤其是银额盆地成果,应更好的与油气公司合作,争取早日实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项目负责人汇报


检查地震剖面